9月3日是個極其重要的日子,千萬不能忘記!
為了勝利!引言:
71年前的今天,在東京灣的戰列艦“密蘇裏”號上,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為中國抗日戰爭,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上了一個欣喜而沉重的句號。明天9月3日,是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自從有了戰爭,勝利與失敗,就成了縈繞在人類發展史的亙古話題。
勝利與失敗,不僅僅是榮耀和屈辱、歡欣與失落,有時還是生存與毀滅、獨立與亡國。為了勝利,多少國家和民族歷經刀光劍影、烽火硝煙的洗禮;為了勝利,多少支軍隊經歷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
曾經,勝利來之尤為不易——
抗倭十四載,血戰乾坤赤。71年前的今天,在東京灣的戰列艦“密蘇裏”號上,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為中國抗日戰爭,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上了一個欣喜而沉重的句號。這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為了這段不能忘卻的勝利,2014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通過決議,正式將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曾經,我們多麼渴求勝利——
不堪回首,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開始一步步陷入任人宰割、民不聊生的境地。
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甲午中日戰爭……戰火頻仍,兵戎相見,一場場屈辱的戰敗,一次次被掠奪侵佔,一個個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成千上萬的百姓慘遭屠戮……
多少國人用滴血的心在思考:為什麼幾乎所有列強都侵略中國?為什麼抵禦外敵入侵的戰爭,以一次次失敗而告終?
一
為什麼不勝?
是因為實力差距麼?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將領楊芳率軍廣東迎敵,竟把英軍的堅船利炮當成“ 妖物”,於是,一個個“馬桶”被當成阻敵“利器”,被時人和後人嘲弄,留下千古笑柄。
1860年9月,時值第二次鴉片戰爭,通州八里橋數千名英法聯軍來襲,清政府危在旦夕。清朝一名曾經能徵善戰的將領,率領3萬鐵騎怒攻英法聯軍,結果3萬清軍魂斷八里橋。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義和團迷信引魂旌、雷火扇、陰陽瓶等“八寶什物”,“信槍彈不傷之妄,遇有戰事,競衝頭陣”,亦“自持其術,每出攻猶踴躍自效”,結果,很多人倒在敵人的槍口下,無法阻止北京的陷落。
“馬桶對堅船”“騎兵對火炮”“法術對槍炮”……是無奈,還是悲劇,留給人們無限哀嘆和警醒。正是這些“奇聞”折射出當時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和落後。
是的,17世紀中葉以後,西方一些國家先後爆發資産階級革命,並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在新的生産方式推動下迅速強大起來。而此時,清王朝統治者對世界大勢茫然不知,仍然自詡為“天朝上國”,將中國以外的國家一概視為“夷蠻”,自身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全面滯後,卻又虛驕、傲慢、冥頑不化。
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頹勢愈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
落後就要挨打!不勝,實力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