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創新發展是世界經濟的共同主題

2016-09-03 23:32:30|來源:光明網|編輯:杜軍帥

  【專家談】創新發展是世界經濟的共同主題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 李鵬

  2016年G20杭州峰會主題是“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創新發展是位居中國“十三五”期間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是驅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最強大動力來源。中國正在用創新發展事實向世界證明,徹底擺脫全球經濟低迷增長的困境,各國都應當致力於創新發展。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得益於大量刺激性貨幣政策,G20國家在救助經濟危機,防止經濟崩潰等宏觀經濟穩定方面均取得了較好效果。但直至2016年,全球經濟復蘇仍然缺乏足夠的動力和支撐力,不同國家之間經濟分化更趨明顯。而造成分化的主要原因在於各國經濟創新發展的品質、進程存在較大分化和差距。

  從發達經濟體看,經濟恢復表現較好的美國與德國,均受益於經濟創新發展的推動。美國經濟近兩年達到了2.5%左右的較高增長率,推動經濟復蘇的最大動力來源是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産業創新引領經濟結構轉換調整,吸引金融市場大量投資,隨即拉動就業、收入和消費提高。德國2014年和2015年,分別實現了1.4%和1.7%的經濟增長率,領先於整個歐元區,是名副其實的歐盟經濟火車頭,主要原因在於德國多年來始終致力於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早在2010年德國政府就發佈《思想·創新·增長———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報告,提出“工業4.0”發展戰略,通過信息技術和物理世界的創新性結合,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保持德國工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反觀之,日本、法國經濟,受制于國內原有財稅、社會制度和政策約束,全球創新性産品技術發展滯後於美國、德國、韓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恢復一直徘徊在零左右的衰退邊緣。英國經濟較早轉向以金融、商業、教育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産業,為保持全球金融業中心地位,英國突破原有金融格局,積極創新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産品,大力拓展與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金融業務範圍,有力地鞏固了原有國際地位。

  從新興國家看,2010年以來,印度和中國著力佈局21世紀全球戰略性新興産業,正沿著創新性經濟方向穩步發展。印度莫迪新政府成立後,將經濟發展戰略重點從服務業轉向製造業,以其較高水準的信息産業為基礎,不斷向製造業延伸,提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劃,將經濟改革聚焦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製造業發展和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等三大重點領域,其效果較為顯著,2014年和2015年均實現了7.3%的經濟增長率,在G20國家中處於最快位置。中國以強大製造業為基礎,著力於信息、互聯網技術對傳統工業和商業服務業的改造、升級、引領,推動以“製造2025”為核心的創新經濟發展,2014年和2015年分別實現了7.3%和6.9%的較高增長率。

  新興國家中的俄羅斯、巴西、沙特阿拉伯等G20大國,其經濟結構長期以原料工業為主,受制于基礎性工業發展滯後影響,裝備製造業等國計民生重點産業發展緩慢,在新一輪全球信息化浪潮和工業革命到來之時,由於缺乏促進工業與信息化結合發展、融合推進的技術、裝備、人才和研發體系,新興産業創新發展整體性滯後於美國、德國、中國、韓國和印度等國家。在世界大宗原料經濟黃金週期結束後,受全球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原材料産能過剩和需求增長下降等因素制約,這些國家普通出現較為嚴重的經濟失速,跌入衰退週期。2014年和2015年,巴西和俄羅斯經濟增長率分別只有0.6%、0.5%和-3.7%、-3.8%,沙特的增長率也從5%下滑至2%。

  目前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遇到較多困難,但互聯網經濟、戰略新興産業等新經濟業態15%~20%高速蓬勃發展的事實,以及中國首度躋身全球創新經濟體前25強(聯合國下屬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英士國際商學院、美國康奈爾大學年度報告),充分證明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效。本次杭州G20峰會確立以“創新”等為首的發展主題,反映出創新發展對於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通過承辦峰會,中國可以借鑒和學習G20成員國創新發展方面,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經驗,同時對加快構建全球經濟穩定復蘇的新動能創造了深化國際合作的良好機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