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呼倫貝爾國際遊牧音樂節上的“新遊牧”魅力
國際在線消息:提起草原,自然會想起藍天、白雲、飛奔的駿馬,還有那星羅棋佈的白色蒙古包和令人心生敬畏的敖包……而這一切都與“遊牧”分不開。據資料記載,遊牧已經存在七千多年了,這是人類適應乾旱區和半乾旱區生態環境的一種生産生活方式。據了解,遊牧不是一種漫無邊際、沒有目的的流動,而是有著非常清晰的社會邊界,這種邊界是依賴於社會的規範,它非常明確地規範著人們的行動。
在2016呼倫貝爾國際遊牧音樂節中,有一個元素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新遊牧”概念。這個“新遊牧”又是怎樣的一種生活方式呢?此次音樂節的總指揮童拉格先生就“新遊牧”概念作了清晰而又浪漫的解析。
遠離喧囂 釋放心靈
童拉格先生來自於本次音樂節的主辦方之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擔任音樂節的策劃和指揮工作。他是土生土長的呼倫貝爾草原人,帶有著濃烈的蒙古漢子的豪情與性情。在接受採訪時,他戴著蒙古族的帽子,腳穿馬靴,加之長時間奔忙在音樂節現場,草原的陽光將他的皮膚“烤”得黝黑油亮,活脫一個草原遊牧人的寫照。
“我們當初策劃設計這個項目的時候想到的是怎麼跟國內其他的音樂節有所區別。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我的家鄉,她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文化優勢讓我聯想到一定要把一種‘新遊牧’概念引入音樂節,並將其延展出去。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蒙古民族源於遊牧族群,更多的是逐水草而居。而我希望利用這一點讓過著現代生活的人們到這裡找到一種釋放自己的方式。於是,我們今年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新遊牧’概念。就是説,讓城裏的人們離開喧囂的都市,到我們呼倫貝爾草原來,找到一個釋放心靈的機會和地方。此外,我們還設計了‘蒙古包音樂節’、‘房車音樂節’、‘熱氣球音樂節’、‘低空飛行音樂節’等很多豐富多彩的新元素。總之,要讓各位背包來呼倫貝爾的旅行者在音樂旋律的陪伴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放飛心靈,回歸到自我原本的一種狀態。”
童拉格説,蒙古民族對草原最大的貢獻就在於遊牧,大家知道草原是固態的,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但是遊牧是動態的,更多的是可以再生的,循環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音樂節的策劃者希望通過引入“新遊牧”概念,建立一種新的旅遊模式、消費模式和音樂欣賞模式,給人們的旅遊、休閒方式帶來觸動及變化,讓都市人群離開城市的喧囂,找到讓自己心靈釋放的一個理由。
讓音樂點亮“新遊牧”
遼闊的草原培養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熱情、直爽的性格,同時也讓蒙古民族音樂中形成了一種悠揚、綿長、低沉、氣息寬闊、情感深沉有力的風格特點。想必任何人第一次來到草原上,都會有一種想放聲吶喊的衝動。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尤其是通過人們的潛意識這種自我信息傳遞,可以達到一種信息交流,也是表達心境的一種最佳途徑。呼倫貝爾草原不僅有非常良好的自然生態,更具有特別的元素存在於悠久的民歌文化、呼麥文化、馬頭琴文化、長調文化之中。而這些豐富的文化生態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欣賞角度。比如我們的長調,只有在像呼倫貝爾這樣的大草原才有可能孕育和生成;還有我們的呼麥,只有在呼倫貝爾這樣的大草原才會有一種更加震撼人們心靈的效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説,只有來到了呼倫貝爾草原你才會知道什麼叫被震撼,什麼叫被感動,什麼叫被吸引,什麼叫被感染。”童拉格動情地説。
他説,特別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國內外更多的人背著背包來到呼倫貝爾草原,以欣賞音樂的方式實現一次心靈釋放的“新遊牧”體驗。而這種新體驗最終的結果就是讓人們通過音樂達到釋放自我的效果。童拉格認為,這是我們生活在都市的所有人所需要的。
草原最美麗的季節莫過於每年的7、8月份,十分短暫。也正因為時節短暫才更讓人嚮往和迷戀。這裡的景色多是大自然的恩惠,沒有工廠污染,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只有靜謐的、無邊的草和遼遠的、無際的天。
就在這天草之間,大自然給予了我們最樸素的驚喜。騎在馬背上的你會輕聲哼起“讓我們紅塵做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