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世界格局中的“中國擔當”①
歷史學家曾以“此起彼伏的大海”比喻人類的歷史。不斷變化的世界格局,總會將一些國家推上潮頭。當時間走進21世紀,這個勇於弄潮的國家叫中國。
8年前,G20首次從財長會議升級至首腦峰會,次年又在倫敦、匹茲堡舉行第二、第三次峰會。匹茲堡峰會聲明的第五款只有兩個單詞:“It works”。中文意思是,“它起作用了”。有學者分析,僅僅兩年時間,G20就遏止了那場百年罕見金融危機的蔓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參戰”。
“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是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正如習近平主席的判斷,當前世界格局深刻變化,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捩點上。擺脫全球經濟長期低迷不振,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有效協調各國政策,需要從變革中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回溯三個多世紀以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歷史軌跡,國際秩序的變遷始終沒有走出列強爭霸的陰影。直到二戰結束,在構建公平公正國際秩序的聯合國宗旨下,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成為世界潮流。人類第一次品嘗到長久和平的碩果,有了走上持久和平道路的可能。
然而,“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放眼今日世界,一方面,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多邊貿易體制發展面臨瓶頸。據統計,2008年以來,G20成員共推出3500多項新的保護主義政策,這些政策中的81%現在仍然在執行。另一方面,地緣政治因素錯綜複雜,政治安全衝突和動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地區熱點和全球性挑戰不斷凸顯,為全球治理蒙上陰影。在經濟復蘇高度脆弱的當下,如果任由貿易萎靡、爭端紛起,宏觀政策各自為政,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平庸”,極有可能演變為更多領域的“新現實”。
“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道出了許多國家改善全球治理體制的心聲。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G20杭州峰會的“中國主張”,得到眾多與會國家的認同和讚賞。
“未來難以預知,但未來可以塑造”。靠創新開闢增長源泉,以開放拓展發展空間,憑聯動凝聚互動合力,用包容夯實共贏基礎——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開出的這劑“藥方”,為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指明瞭方向。事實上,首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訂系統性行動計劃,發表G20歷史上第一份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自正式接任G20主席國以來,中國一直為這些“首次”努力作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中國正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
大國走向強盛的過程,往往充滿著坎坷、反復與猜疑的挑戰。面對“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面對“修昔底德陷阱”的各方憂懼,中國始終以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東方智慧推動共同發展。在中國看來,今天的世界,早已不再是雅典和斯巴達兩雄相爭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程度愈益加深,各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任何人也承擔不起大國衝突、對抗的代價。只有共同推動完善而不是重構全球治理體系,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是以鄰為壑、惡性競爭,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前景。
“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習近平主席以鏗鏘的宣示告知世界,作為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作為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中國真誠希望與其他國家一起,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完善、更符合世界生産力發展要求、更有利於世界各國共同發展。
“如果沒有合作共贏和協同治理,我們無法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繼續前進。”“在杭州,中國將目標明確的講話和建設性的行動結合在了一起。”從北美大陸,到印度洋之濱,人們對正在召開的G20杭州峰會充滿期待,對實現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充滿信心。畢竟,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