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讓"寒門出貴子"之路更通暢

2016-09-05 09:28:18|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9月3日,北京大學新生報到。據了解,今年北大共錄取農村學生700多人,為近年最多。同時,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北大繼續提供“綠色通道”入學。

  這消息令人欣喜,卻不覺突然——這與北大對農村地區考生進行政策傾斜有關,而這背後,還有一系列的制度設計。早在2013年5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即決定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在2014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其實,不獨北大,清華等名校也提高了招收農村學生的比例。

  對於名校來説,這也許只是招生計劃的微調;而對於被錄取的農村學生來説,卻意味著命運的改變。在“寒門難出貴子”幾乎演繹為一個社會痛點的當下,讓更多的寒門學子一圓名校夢,呼應了公共焦慮,也標注著教育公平。

  降分或“特招”農村學生,看似對同等分數的城市學生不公平,但實質上,這恰是以彌補的方式抵達教育公平。因為,無論師資還是硬體,農村學生所享受的教育資源,遠遠無法與城市學生相比,他們往往要付出數倍于城裏學生的努力,才能辛苦抵達理想中的名校。

  李克強曾言,“要為貧困學子創造公平的上升通道,讓他們有機會上大學,能夠和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一樣,擁有起點均等的競爭機會”。誠如斯言,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接受優秀教育,都有權利享受發達的教育資源,農村孩子尤其是貧困孩子起點低、條件苦、上升通道較為狹窄,為此,在各方面多照顧他們一下,很有必要。

  當然,在分數上傾斜並非唯一渠道。徹底改變寒門難出貴子的狀況,更應該在均衡教育資源上做文章。如果貧困農村不配置優質資源,比如優秀教師不願意下沉,比如基本的教學硬體不具備,即便名校大幅度降分,受益的也只能是極少數農村孩子。其間,還要預防可能出現的教育腐敗,比如一些城市孩子轉換成農村身份,以享受優惠。

  “教育是今天的事業,明天的希望。”教育公平具有起點公平的意義,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從根本上説,要真正促進教育公平、普遍提高教育品質,就必須讓優秀人才到農村,到邊遠貧困地區從教,使良師成為孩子們知識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傳承者、道德的示範者。果如此,我們所稱的教育公平就更有品質。(王石川)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