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峰會主題是中國新發展理念“世界版”

2016-09-05 09:45:21|來源:經濟日報|編輯:王瑞芳

  ——訪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和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的開幕辭彰顯出我國對世界的貢獻不僅僅在於通過經濟增長拉動全球經濟,更在於對全球經濟治理貢獻出新的理念和新的理論。

  劉尚希認為,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和開幕辭體現了中國的五大發展理念,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不僅是基於中國發展階段和現實情況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同時也是在全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條件下,解決全球發展問題需要堅持的理念。這次G20峰會的主題“創新、活力、聯動、包容”是中國新發展理念的世界版。

  創新是擺在第一位的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也要靠創新。劉尚希表示,對於全球經濟面臨的諸多新問題,現有理論難以解釋和找到對策。必須通過理論創新,重新認識世界,準確認識全球經濟發生的重大變化,尋找新的藥方,這就是人們期待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習近平主席表達的新理念和新理論,是用中國智慧解決全球面臨的新問題。這是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貢獻出自己的智慧,為全人類聯動發展、共享發展作出貢獻,這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是相匹配的,彰顯出發展中大國的責任和擔當。中國方案不是顛覆現有的全球經濟治理規則,而是對現有規則的改革、創新和完善,使之與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

  劉尚希認為,全球都需要改革,中國改革為全球的改革提供了可學習借鑒的樣本。當前全球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推進並取得積極成效,可以為其他國家參考和借鑒。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的重大創新和突破:

  一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國家治理的高度進行,而不局限于經濟本身。中國改革突破了西方經濟學的傳統理念,改變了傳統思維方式,強調政府與市場怎麼形成合力,既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更好發揮作用。中國的改革發展實踐可能改寫現有的主流經濟學,這也是中國對世界的重要貢獻。

  二是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簡單的調結構,而是著眼于結構性改革,通過改革解決結構性問題,解決供需之間脫節的問題,推動“三去一降一補”。這種著眼于改革,把結構性改革擺在更重要位置上,尤其是完善體制機制的做法,比僅僅運用財政貨幣政策來推動經濟增長是高出一個層次的。

  三是在強調改革的同時發揮政策的作用。改革和宏觀政策形成合力,讓宏觀政策支撐改革,同時通過改革使宏觀政策的效應更好地發揮出來,避免邊際遞減,使宏觀政策有良好的體制機制基礎。努力把長期治理和短期應對有機結合起來,這也是中國的創新做法。(曾金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