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隋煬帝蕭後冠西安首露真容 揭示隋唐禮冠制度

2016-09-06 00:42:22|來源:中新網|編輯:靳松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考古隊在揚州曹莊隋唐墓葬內發現隋煬帝的牙齒,並確定一號墓墓主為楊廣。二號墓則發現隋編鐘,墓內還有人骨,勘測約56歲,一米五的成年女性,經專家判斷墓主為蕭後。圖文墓葬內景。  

  中新社西安9月5日電 (記者 田進)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與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5日在西安披露,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隋煬帝蕭後冠已完成實驗室考古與保護,專家明確了蕭後冠的基本結構、加工工藝、材料屬性,為研究隋唐時期禮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介紹,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間,考古發現了隋煬帝墓及隋煬帝蕭後墓,在蕭後墓出土保存相對比較完整的冠,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

  由於蕭後冠結構複雜、腐朽嚴重等原因,考古人員決定整體提取後進行實驗室考古清理。2014年7月7日,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護送蕭後冠至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合作開展清理保護。

  “我們的總體想法是認真觀察、謹慎清理、保守推進。”隋煬帝蕭後冠實驗室考古與保護項目負責人、“三秦學者”楊軍昌告訴記者,考古人員開始時按照探方平面清理,提取蕭後冠周圍的文物。在冠的表面清理時以花冠花蕊為主,沿著花冠或花梗推進。在整個額箍清理出來後,以額箍為基準,貼著冠的框架向外,發現花樹後,明確花樹的結構組成,進而明確了花樹與框架的連接關係。

  通過實驗室考古清理並結合無損X光探查,蕭後冠首次露出真容。楊軍昌説,蕭後冠的框架由兩博鬢、呈十字交叉的兩道梁和呈環帶的三道箍組成。其上花樹13棵,花樹由花梗、花瓣和花蕊等構成,在冠後腦位置有12塊水滴形飾件。經過分析研究,明確了製作蕭後冠所用銅、金、珍珠、棉、絲等主要材料,以及錘揲、掐絲、鑲嵌、珠化等飾件加工工藝。

  據史書記載,隋朝皇后冠應佩戴12棵花樹,而蕭後冠上卻發現了13棵花樹。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院長趙強認為,蕭後雖是隋朝的皇后,但埋葬時已到唐代,13棵花樹可能是一種禮遇。

  趙強表示,此次實驗室考古中,首次發現了南方地區隋唐時期的棉,為中國棉花的栽培與傳播提供了新的資料,還首次發現鎏金銅珠化工藝製品,也揭示了隋唐時期銅釵、鈿花複雜的結構與工藝特徵,是中國實驗室考古的典型案例。(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