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談中國-東盟關係:抓住民心 抓住未來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梁爽 藺博):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紀念峰會7日將在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首都萬象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出席會議。這次會議將總結雙方關係25年來的發展,規劃雙方關係未來發展。中國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與東盟關係未來發展要“抓住民心,抓住未來”。
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魏玲女士對中國與東盟關係25年來的發展作出總體評價。她説:“中國與東盟關係過去25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與東盟從互相猜疑甚至有一些敵視到後來的戰略夥伴關係,不僅改變了相互關係的根本性質,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東亞地區的戰略文化,雙方都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經濟飛速發展,地區穩定繁榮,使整個東亞地區充滿活力。所以總體來講,中國與東盟關係25年來的發展在地區和全世界範圍內應該説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典範。”
魏玲認為,從中國與東盟關係的發展可以得到三點重要啟示:照顧彼此的舒適度、務實合作和地區開放主義。她説:“首先在發展關係時要照顧相互的舒適度,這點在大國與小國打交道時尤其重要。第二個啟示就是務實合作,這種合作給雙方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發展利益,讓普通民眾可以看到合作的利好和走實。第三點是保持開放的態度。25年間,中國與東盟關係飛速發展,同時東盟與其他大國也建立了對話夥伴關係,在東亞地區出現了多個地區合作框架,進一步增強了東亞地區的活力。”
目前,中國—東盟關係正在從成長期進入到成熟期,而目前這一地區也是大國利益交織最密集的地區。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首席東南亞問題研究員許利平認為,中國與東盟關係從成長期到成熟期要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就是要排除地緣政治干擾,消除想像中的中國威脅論,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他説:“因為隨著東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東盟及其相關的地區合作機制的成熟,東盟越來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使得區域外一些大國不斷加強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實際上前一段時間一些地區熱點不斷升溫,是與這種地緣政治的干擾是有密切關聯的。我們不希望這種干擾影響中國與東盟的合作,而是希望進一步增進雙邊的政治互信。”
談到中國與東盟關係未來的發展,魏玲認為,應該把建立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基本目標和宗旨。一帶一路建設、互聯互通、産能合作、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等將會給雙方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戰略方面,雙方正在進行的“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中國正與東盟國家商簽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等也會給雙方關係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她説:“中國與東盟經過這幾年美國的亞太再平衡,經過南海問題這些考驗之後,可能雙方在心態上都會更加成熟,更加知道怎麼樣彼此打交道,更加明白自己的根本關切是什麼。雙方把發展放在第一位,把互利合作放在第一位,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那麼雙方一定會朝著建設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邁進。”
中國已經提出未來要打造中國與東盟社會人文關係的新支柱,並以教育和旅遊為優先領域。魏玲認為,過去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中國參與地區合作主要在經濟領域,加強旅遊和教育領域的合作交流,就等於抓于了民心,抓住了未來。她説:“打造新支柱有兩個方面的重大意義。一個是兩國交往最根本的東西是民間友好和相互認同。旅遊涉及到普通民眾相互之間的好感度,教育交流可以培育青少年之間的好感度。抓住了這兩點就抓住了民心,抓住了未來。第二,教育和旅遊可以帶動很多産業發展,實際上形成了新的合作領域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旅遊與教育領域的合作可以促進東盟欠發達國家的減貧。許利平認為,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老撾,雙方簽署的多項協議將促進老撾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東盟一體化進程。他説:“(中老雙方)簽署的多項協議,我覺得應該集中在減少貧困、縮小地區差異上。去年底成立的瀾湄合作機制重點在五個領域合作(互聯互通、産能合作、跨境經濟合作、水資源合作、農業和減貧合作),也是要縮小地區發展差距。這種合作不僅使雙邊關係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而且對東盟一體化也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