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大熊貓真的不再瀕危了嗎

2016-09-07 10:01:55|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大熊貓保護的主要問題在於棲息地破碎化,造成大熊貓局域種群基因交流受阻,遺傳多樣性不足。因此,中國保護大熊貓的主要舉措是大力保護大熊貓的棲息地,其主要途徑就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月4日在美國夏威夷宣佈,中國“國寶”大熊貓將不再被列為瀕危物種,從“瀕危”降為“易危”,理由是大熊貓的野生種群在慢慢恢復。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野生大熊貓1864隻,比低谷時期(1985年到1988年)的1114隻增加了750隻,增長了16.8%,而且圈養種群數量從164隻增加到375隻。

  隨即,國家林業局發表了不同意見,稱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仍需加大保護力度。理由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與國家林業局的不同意見,看起來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科學依據分別是:野生種群成熟個體數是否少於250隻;野生種群分佈區或佔有區是否低於5000平方千米;過去10年或3個世代內野生種群是否出現大幅下降;野生成熟個體大於2500隻時,今後10年降幅是否會超過20%;今後5個世代滅絕風險是否超過20%。只要滿足5個標準中任何一個,就可以被定為瀕危動物。

  不過,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並非實質性改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物種劃分為7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和無危。雖然極危、瀕危和易危三個等級有一字之差,但都是受威脅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大熊貓的保護等級降低,原因在於中國對偷獵的打擊和棲息地恢復起到了成效。

  中國當然也認可這種成績,但也充分看到了保護大熊貓的困難和艱巨。兩個主要問題是,大熊貓還面臨棲息地破碎化等威脅,以及氣候變化將會使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減少35%。從更深的角度看問題,中國林業局的觀念和做法更適合中國動物保護的現狀,並且符合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理念。

  中國是瀕危動物分佈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産于中國的瀕危動物就有120多種(原産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列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更達上千種。

  由於大熊貓在世界上有極高的知名度,中國對大熊貓的保護比較典型。相關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再引進工程,發展和壯大野生種群;開展馴養繁殖;進行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實施嚴格的法律保護,禁止或限制商業性開發利用等。

  大熊貓保護的主要問題在於棲息地破碎化,造成大熊貓局域種群基因交流受阻,遺傳多樣性不足。因此,中國保護大熊貓的主要舉措是大力保護大熊貓的棲息地,其主要途徑就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當然,管理能力的提高、開展科學研究和馴養繁殖也是保護大熊貓和其他瀕危動物的有效措施,但是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根本舉措。只要人類給予大熊貓和其他野生動物一個不受干擾的自然棲息地,瀕危動物就有可能轉為易危,甚至近危和無危。(張田勘)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