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文化企業“馬蹄急”,文化産業“春風起”
走進“十三五”,南京又立新目標:到2020年,文化産業增加值將超過1100億元,佔全市生産總值8%以上,打造“全國重要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這個月,南京的“文化圈”很熱鬧——天工錦合等一批本土文創企業組團走進倫敦設計節,向世界展示“南京創意”;中國(南京)遊戲谷企業出品的國內首部真人CG電影《爵跡》正在殺青,即將全球上映;南京設計廊將開到玄武湖畔,本土文創産品又多一個窗口……
文化企業“馬蹄急”,緣于文化産業“春風起”。走進“十三五”,南京又立新目標:到2020年,文化産業增加值將超過1100億元,佔全市生産總值8%以上,打造“全國重要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在經濟學上,一個産業佔GDP的比重超過6%,即可定義為“支柱性産業”。如何把虛無縹緲的文化轉化成“支柱”?南京有新招。
打通産業鏈把好創意變成“四季爆款”
“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産業發達。”國家文化産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陳少峰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
原因何在?信息不暢。信息不暢往往導致好的創意“養在深閨”,好的作品“不接地氣”,好的産品無法變成大眾消費品,産業鏈條上的幾個重要環節彼此割裂。比如説,南京的雲錦、金箔這些非遺文化怎樣擺脫曲高和寡?南京的“民國風”怎樣由抽象變具體?南京眾多高校院所裏的創意設計怎樣轉化成文化産品?南京的城市特點是“山水城林”,可是這四個漢字怎樣由一個“概念”變成可感可售的終端消費品?
來自網絡
位於南京國創園的文創企業天工錦合做了一個很好的嘗試。兩年前,天工錦合還僅是一家做木盒定制的淘寶店舖,作為一家輕資産的文創企業,“單打獨鬥”很難做大做強。去年,他們“腦洞大開”,以“山水城林”意象為主要設計元素,將四種風格的硬木拼接于方寸之間。這套“山水城林”系列産品作為官方禮品,亮相米蘭世博會各級重要活動,一舉打開了意大利市場。今年9月,天工錦合還將參加倫敦設計節南京周。
天工錦合走出去,搭的是南京創意設計中心這輛“快車”。“創意設計中心打通創意、設計、産品、交易和消費的全産業鏈,為本土設計企業對接行業資源,搭建行業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子燁説,企業自發參與國際性文創盛會,難以負擔成本。創意設計中心作為南京創意設計的孵化器,同樣的成本可以帶十幾家甚至幾十家企業共同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尋找更多機會。
“名城玄武”琉璃筆筒、法桐環抱的“美齡之鏈”……上個月,南京設計廊落戶南京南站,一件件濃縮了“南京元素”的文創産品,成了南來北往遊客爭相購買的“爆款”産品。什麼類型的産品賣得好,哪些價位的産品銷售火爆,通過設計廊這個窗口,南京創意設計中心獲得第一手的銷售數據,這些大數據反過來又指導文創企業針對性創新。
“南京的文創資源太豐富了,大量的好作品好創意有待開發,每一個細分門類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南京市委宣傳部文化産業處處長施洋説,創意設計中心就像是一條“項鍊”,把無形的、分散的“文化珍珠”有形化、聚合化,串成一條龍的“閉環”産業鏈。
貫通資金鏈為金融與文化“搭鵲橋”
下個月,全國首部真人CG電影《爵跡》將全球上映。這部電影使用了動作捕捉技術,能精準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被業界稱作“中國的《阿凡達》”。其出品單位就是位於中新城科技園南京遊戲谷的江蘇原力電腦動畫製作有限公司,去年風靡銀幕的《捉妖記》裏的小怪物胡巴也是這家公司的手筆。
原力動畫成立於2010年,主要從事動畫和遊戲的外包製作,目前公司擁有美國美藝(EA)、華納兄弟、騰訊、盛大等國內外80家客戶。對於這樣一家快速成長的小企業來説,新的合作意味新的發展,發展節點所需的資金尤為關鍵。2014年是公司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通過“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成功獲得南京銀行1000萬元貸款。
“文創企業大多規模小、資産輕、抗風險能力弱,獲得傳統銀行信貸支持殊為不易。”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谷平介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南京依託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組建了全國第一傢具備綜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一頭連著廣大文化企業,一頭對接各種金融機構。南京銀行就是中心授牌的“文化銀行”之一。
早在文化創意産業活躍、文化金融概念崛起之初,就有業界人士暢想,能否在一些發達城市建立起一個貫穿文化金融全過程、上下游的大平臺,綜合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及各種衍生問題。如今這個平臺已經在南京率先出現。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構建起包括文化銀行、文化小貸公司、文交所、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版權評估公司、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等在內的文化金融全套服務鏈,在此基礎上還將爭創“國家文化金融試驗區”。文化部專家組認為,“南京模式”探索了文化産業與金融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建議在全國推廣示範。
融通政策鏈將紅利“嚼碎了喂到企業嘴裏”
最近,南京市政府連續出臺《南京市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南京市創意文化産業空間佈局和功能區發展規劃》《關於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全面支撐南京“十三五”文化産業發展的“1+1+1”政策體系。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政策層面的“頂層設計”不但重要,而且必要。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專欄作家郭全中認為,我國對文化産業採取的是“六龍治水”的管理方式,分別由宣傳、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新聞辦和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和機構共同管理,再加上各地各級政府的“自選動作”,導致政策太多太濫,連續性和系統性不強,政策躺在文件裏,企業用不起來。
除了強化全域統籌的“頂層設計”,南京最近還做了一件事,對各級各部門在各個時期出臺的文化産業扶持政策系統梳理,在南京文化産業網上做了一個政策集成。企業需要什麼樣的政策扶持,只需登錄網站,點擊一個個“標簽”,就能自動篩選出適用的政策條款。施洋説,“相當於將政策‘嚼碎’了喂到企業嘴裏”。
“創意南京”文化産業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的設立,是融通政策鏈的又一創新舉措。“南京目前有1.75萬家文創企業,其中99%是小微企業。一家文創企業可能同時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多種需求,融合公共服務平臺把全市30多個子平臺的信息全打通,功能全集納,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工作人員韶靜説。
本報記者王世停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