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研究院院長:"中國-東盟提升政治互信的標誌性事件"

2016-09-07 21:35:1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中國-東盟提升政治互信的標誌性事件”--專訪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梁爽):第1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7日在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首都萬象舉行。會議通過併發表了“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對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指導方針”和“中國與東盟國家關於在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聯合聲明”兩份成果文件。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專訪表示,上述兩個文件的發表可以看成是“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早期收穫項目,這是中國與東盟政治互信提升的標誌性事件,對維護地區穩定具有積極意義。“這兩份文件的發表,應該是政治互信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同時也是預防性外交和危機管控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的重要行動之一。因為《宣言》第五條明確規定,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和平解決他們之間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之前,有關各方承諾本著合作與諒解的精神努力尋求各種途徑,建立互信。所以説,這兩個文件最終的通過和公佈,應該是雙方政治互信提升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在南海問題不斷升溫的背景之下,它有為維護南海和平保底的意義。”

  中國與東盟十國2002年11月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將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作為一個目標。2013年9月中方同東盟國家在落實《宣言》框架下啟動了“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今年8月在中國-東盟落實《宣言》第13次高官會期間,有關各方明確,爭取在2017年年中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的框架草案。

  吳士存解讀説,上述兩個文件的發表可以看成是“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早期收穫項目。“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對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旨在在“南海行為準則”最終達成前,在發生海上緊急事態時,通過熱線進行溝通和降溫,防止不測事件的發生。《海上意外相遇規則》是在2014年4月舉行的第十四屆西太洋海軍論壇年會上,在中美的共同努力下各方簽署的文件,主要涉及到海軍的艦機在海上意外相遇時海上安全程式、通訊程式、信號簡語,還有基本行動指南以及規則本身的法律地位和適用範圍等等。他説,“這兩個文件都可以看成是‘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早期收穫項目。第一個文件是高官熱線平臺的指導方針,文件發表後就可以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了。第二個文件對於減少和平時期各國海空軍軍事行動的誤解誤判,避免海空意外事件,維護地區穩定具有積極意義。這次將《海上意外相遇規則》適用到南海,同時來供中國與東盟十個國家海軍共同使用,我覺得這個意義是重大的。”

  吳士存進一步分析説,這兩個文件的發表,使得南海爭議重回外交磋商解決的軌道,同時也是中國與東盟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的具體體現。他説,“第一,過去三年多,由於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的強制仲裁程式,使得南海爭議偏離了外交磋商以和平手段解決的軌道,所以我想這兩個文件的發表,使南海問題的解決回歸到外交解決途徑。其次,由於域外大國的介入,南海局勢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狀況。這兩個文件公佈後,雙方就可以用機制建設來管控可能在南海發生的危機。第三,我想這也是落實中國提出的解決南海問題的‘雙軌思路’中‘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由中國和東盟來共同維護'的具體體現。”

  吳士存強調説,這兩個文件的發表,可以拉長中國與東盟安全合作的短板,解決了有關國家對安全的關切。“在過去十多年裏,中國和東盟經濟貿易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安全領域的合作相對經貿領域的合作要滯後。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會出現一個二律悖反的現象:經濟合作靠中國,安全合作靠美國。所以通過建立熱線平臺,通過《海上意外相遇規則》適用於南海,把中國和東盟之間安全合作的短板拉長,同時也解決了南海周邊這些小國對安全的關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