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長"到"成熟" 李克強描繪中國東盟交往路線圖

2016-09-08 22:09: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25年,一個嬰兒能長大成人;25年,國家交往也會歷久彌新。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如何評價雙方25年來的交往歷程?如何開啟雙方下一個黃金25年?如何處理南海爭端等矛盾分歧?

  就這些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日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的第19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做了詳細闡述,為促進中國東盟關係“萬象”更新、從“成長”走向“成熟”描繪了路線圖。

  過去25年,中國—東盟關係如何成長

  總理妙語

  李克強:以“信”為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以“義”為重,堅持做守望相助的好鄰居、共同發展的好夥伴;以“利”為繩,做大了共同利益的蛋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共贏格局;以“和”為貴,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爭議,和平穩定成為雙方關係的主旋律。

  妙語解讀

  “信、義、利、和”,李總理説的這“四字真言”,是中國對外交往堅持“正確義利觀”的精髓,也是中國—東盟關係歷久彌新的秘決所在。自1991年中國與東盟首次正式接觸以來,雙邊關係之所以由淺入深,形成寬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架構,關鍵在於相互信任,相信彼此的合作能帶來共贏,相信彼此能夠以大局為重。對外交往,中國講究“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25年來,正是因為對“義”與“利”關係的巧妙把握,中國—東盟攜手應對了金融危機、重大自然災害和跨境傳染病等諸多挑戰,不僅鑄牢了雙邊關係,也給大小國家平等相待、共謀發展樹立了一個成功的樣板。

  未來25年,中國—東盟關係如何成熟

  總理建議一

  李克強:譜寫中國東盟關係新篇章。雙方應加強發展目標和路徑對接,繼續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堅持以“2+7合作框架”和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第三份《行動計劃》為指導,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擴大共同利益。

  建議解讀

  李總理講的第一個“新”,關鍵在於把握一個理念、兩個著力點。一個理念是“命運共同體”。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中提出“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這一定位,仍將是中國與東盟開啟下一個25年的主線。如何沿這條主線開篇佈局?就要通過務實的合作來不斷擴大共同利益。“2+7合作框架”是李克強總理2013年10月出席第十六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時提出的,涵蓋2點共識、7大合作建議;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第三份《行動計劃》則為2016至2020這五年雙邊關係發展作了具體規劃。它們是建設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兩大著力點。

  總理建議二

  李克強:構建政治安全合作新平臺。中方願儘早同東盟國家商簽“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雙方長期友好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中國支持東盟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的努力。早日實現中國—東盟防長非正式會晤機制化,促進雙方防務和軍事交流。推進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機制更加務實發展。

  建議解讀

  李總理提出的第二個“新”,凸顯了政治互信對中國與東盟未來關係發展的重要性。隨著東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東盟與相關國家合作的深入,域外一些大國也不斷加強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近些年來,南海爭端、漁船相撞等事件背後,或多或少都有域外大國的影子。如何排除這種地緣政治的干擾?李總理給出的建議是要從法律、機制等方面下功夫,管控風險,促進交流,加強政治互信,保證雙邊關係的發展不偏離“命運共同體”這條主線。

  總理建議三

  李克強:培育經貿合作新動能。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相關議定書有關成果儘快落地,進一步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推動互聯互通合作,推進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等大項目。深化有關産業合作,提升工業化水準。

  建議解讀

  李總理第三個建議中,最關鍵的信息是推動“一帶一路”與東盟發展戰略的對接。在世界經濟總體低迷、新舊動能換檔接不上的背景下,僅靠雙邊貿易投資等傳統手段不足以推進中國東盟下一步經濟增長。東盟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只有升級中國—東盟自貿區,以産能合作推動雙方經濟增長,促進互聯互通,才能為雙邊關係和各自的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在這方面,中國主導成立的亞投行、“絲路基金”以及“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基金”已經發揮作用,未來,東盟國家也須在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放開手腳,以大項目為抓手,培育新動能,為經濟增長做足增量。

  總理建議四

  打造人文交流合作新支柱。以教育和旅遊合作為優先方向,進一步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內涵,豐富交流形式,提升合作水準,將人文交流打造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第三大支柱。中方建議實施“中國—東盟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實現雙方學生流動總規模到2025年達到30萬人次的目標。

  建議解讀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李總理關於打造“第三大支柱”的建議,可以説抓住了中國東盟關係發展的關鍵。過去25年,中國-東盟主要靠“政治對話”和“經貿合作”這兩大支柱構建關係大廈。但從力學上講,三個支點的建築才最穩固。李總理此次提出將“人文交流”打造成第三大支柱,無疑會進一步穩固中國東盟關係大廈。而以“教育和旅遊”合作為優先方向,是因為教育是從青少年抓起,旅遊則可拉進雙邊民眾的距離,以這兩者為優先合作領域,可以説抓住了未來,也抓住了民心。

  總理建議五

  李克強:共同開創區域合作新局面。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確定了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個支柱以及互聯互通、産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個優先合作領域。正式啟動瀾湄合作專項基金,用於支持次區域國家交流合作項目。

  建議解讀

  “瀾湄合作”機制是2015年11月12日中國、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沿岸六國共同成立的次區域合作機制。2016年3月,中國主辦首次瀾湄合作領導人會議,推動這一機制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對此,外界也有一些質疑之聲,比如中國已參與多個東盟區域合作機制,為何還要再弄顆“藍莓”出來?其實,“瀾湄合作”不是為了取代現有合作機制,而是為了克服現有機制不足、滿足區域合作需求、提升區域合作水準,是對現有合作框架的有益補充。由於“瀾湄合作”的三大支柱與東盟共同體建設的三大支柱高度契合,“瀾湄合作”的推進,將為東盟一體化以及中國與東盟合作提供新的動力,打造中國—東盟全方位合作升級版。

  中國—東盟如何維護南海安全

  總理妙語

  李克強:本次會議將通過“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對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指導方針”和“中國與東盟國家關於在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聯合聲明”,相信這對增進彼此互信和信心、降低海上風險、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地區國家只有將解決問題的鑰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南海才能保持和平穩定。

  妙語解讀

  南海問題本是中國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等“五國六方”圍繞南沙島礁主權及海洋管轄權的地區性海洋爭端。但是近年來隨著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從幕後走到臺前,南海問題演化為美國對舊國際秩序的維護和對中國和平發展的打壓。李總理強調地區國家要將“解決問題的鑰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就是希望東盟有關國家看清形勢,拉美國抗衡中國只能逞一時之快,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引火燒身。令人欣慰的是,東盟作為整體已經意識到:南海安寧,地區國家是最大受益者;南海搞亂了,地區國家勢將深受其害。所以,本次峰會通過的兩份成果文件可看作是“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熱線平臺”指導方針的通過,有利於在發生海上緊急事態時,通過熱線及時進行溝通,管控風險;而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聯合聲明,則有利於減少海空意外事件,避免誤解與誤判。更重要的是,這兩個成果文件向外界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南海是和平之海,雖然會起風雲,但是地區國家有能力通過外交磋商自己來解決。這個信息,對於促進“南海行為準則”早日達成、維護南海長期和平穩定,無疑是個巨大的正能量。

  (作者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評論員 盛玉紅)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