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媒體:中國與東盟的親密關係無可比擬
7日,李克強總理同東盟10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紀念儀式。
國際在線專稿:《馬來西亞星報》近日刊登了一篇題為《東盟與中國在聯繫中相互影響》的評論文章,文章稱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共享地緣經濟,親密關係源遠流長,無人可比。以下為原文選編:
在杭州G20峰會結束後,9月7日,中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又相聚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第1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紀念峰會。
大國相聚是為了交換彼此對於某些世界性的長期議題的意見,然而,再長期的議題也無法比擬中國跟東南亞國家之間親密關係的長期性。
南海爭議雖然存在,但是並不會讓中國人民和東南亞人民之間源遠流長的友好關係失色,也無法減少他們註定綁在一起的共享的地緣經濟。
今年8月,中國與東盟十國已經就緩解南海緊張局勢達成重要共識,雙方同意今後在遇到海上緊急事態時,可通過熱線電話進行溝通和降溫,以及在南海海域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此外,雙方也同意爭取在2017年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的框架草案。
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地緣經濟是一種很重要的資源,一國可以利用其良好的鄰國關係來提高其國際地位。這對於中國和東盟十國都同樣適用。
根據中國方面的數據,中國已經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貿易額佔據了東盟國家貿易總額的15%左右,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簡單來説,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地緣經濟關係具有如下重要性。
首先,東盟是一個重要的區域經濟集團。東盟十國僅2013年一年創造的經濟總量就相當於法國的GDP。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在2016年和2020年之間,東盟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速將達到僅次於印度和中國的亞洲第三。有預測認為,東盟十國到2050年將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第二,東盟跟中國之間的關係具有特殊性,更容易結成親密關係。自2008年以後,東盟國家已經代替中國成為新興的製造業基地,為發達國家和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服務。
另外,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佈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東盟國家的城市化水準預計到2030年將從2010年的47%上升到56%,到2050年上升到67%。而中國發起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以為東盟國家的産業升級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需要的資金。
第三,為了更好地參與東盟的發展,中國需要學習成為全方面的服務提供商,中國也將會得到回報。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人民收入水準較低和工業結構較簡單的國家將更快復蘇,而東盟國家的穩定和繁榮反過來會加大對中國的機械設備和服務的需求。
2015年,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4721.6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額的11.9%。而在1991年,這一數字還不到80億美元。隨著龐大的東盟國家的中産階級的崛起(到2025年,東盟國家的中産階級預計將達到1.25億家庭),他們不僅會購買西方和日本的牌子,也會購買中國的牌子。
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東南亞國家在帶動全球經濟增長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這種貢獻鮮有人提及。雖然表面上看來東盟國家內部存在一些民族、宗教和地區問題,但是跟世界其他地方相比,東南亞地區實在找不到任何不能克服的劇烈動蕩因素。所有的東盟國家都在爭取地區穩定、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上不甘落後,並且通過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