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全國14家文博單位文物精品集萃亮相首都博物館《大元三都》展

2016-09-09 17:34:5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雪瑩

  圖片默認標題

  古代快遞小哥“急遞俑”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劉思恩):2016年是元大都建城740年,也是首都博物館建館35週年,借助這一契機,首都博物館承辦的“大元三都”展9月9日至12月9日在首都博物館展出,首都博物館秋季特展也由此拉開帷幕。

  “豈識天子居,九重鬱沈沈。”古代天子所居之都城,在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中,其選址、規劃和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套既敷功能需要又合於美學的營建理念。元世祖忽必烈一統天下後,三座雄偉的都城——元上都、元大都、元中都次第而起,其巍峨壯麗、匠意哲思超邁前代。

  “大元三都”展從全國十四家文博單位借調了160余組件精美文物,同時也充分利用首都博物館的館藏資源,通過精心策劃的選題和展現元代歷史文化特點的文物,讓觀眾感受三都的冠蓋滿階、商賈雲集,富庶繁華。

  走進首博展廳,觀眾猶如親臨宏大的宮城──倣古逼真、層層上疊的“白玉石雕欄”讓觀眾不禁舉頭仰視,遠眺的“白塔”仿佛勾勒出都城的輪廓,腳下踩著元都佈局圖步步追隨著歷史,元三都沙盤圖更讓觀眾清晰了解元政府的都城佈局。

  元上都位於當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金蓮川草原上。1256年,忽必烈命令劉秉忠在其駐地附近占卜吉祥,選擇地點,興建新城。竣工以後,新城被命名為開平府。中統四年(1263年),忽必烈正式定開平為上都,也就是世稱的元上都。元大都如今位於北京城區內。大都城始建於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大都成”。大都的主要設計者還是劉秉忠,郭經緯、趙秉溫、張柔、張弘略父子、段楨、郭守敬、楊瓊,以及尼泊爾人阿尼哥也參與到了都城的設計中。元中都位於河北省張北縣城西。元武宗海山于1307年下令修建中都,直到駕崩,中都一直處於建設中。1311年,儲君愛育黎拔力八達(即後來的元仁宗)下令罷城中都。雖然中都作為都城時間不長,但是在元人官修《經世大典》中將之於大都、上都並列。

  《大元三都》展以都城的選址和建設開篇,以都城內皇室貴族、平民百姓的生活為主題,向觀眾展示一副全景式的、生機盎然的元代社會生活長卷。展覽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設邦建國 以為天下本——都選址與建設”。主要以模型、圖版、多媒體和文物相結合,全面展示三都在選址和建設中的特點,並介紹三都建設中的著名設計師、建築家;第二部分為“只隔紅門別是春——皇室貴族生活”。主要以朝會、宴會、兩都巡幸和祭祀喪葬為線索,通過精美的文物組合,介紹元代皇室貴族的生活;第三部分為“大都十萬家——平民百姓的生活”。以“吃穿住用行”以及“娛樂”、“信仰”為單元,分別用實物展示元代平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覽不僅在布展中試圖“還原”元都風範,從全國匯集而至的文物也是此前在北京的展覽中很少見的──騎馬俑、將軍俑、歌舞俑,形神逼真地反映了馬上民族的剽悍和灑脫;繁複奢華的金飾,讓人嘆為觀止;其中一隻元青花盤更是引得專家圍觀,連稱“上品”。

  首都博物館方面表示,時光流逝,元上都、大都和中都的歷史遺跡已成為人類文化遺産。對於當下的首都建設和城市生活,我們還需要以史鑒今,去解讀古人的諸多智慧。

  據悉,展覽期間無需預約,憑首都博物館普通參觀門票即可參觀。對於60歲以上老年人、殘障人士,可憑本人有效證件享受免預約參觀特展的優待政策。此外,首都博物館將配合展覽內容定期推出面向各年齡層公眾的互動活動和講座,公眾可通過首都博物館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了解活動具體日期和報名方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