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推動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創新 樹立多贏協同效應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近幾年,中國的軌道交通行業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不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資金壓力不斷增大。對此,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8日表示,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創新空間巨大,要從全生命週期考慮,堅持多元化籌資,樹立多贏協同效應,由軌道交通建設帶來沿線土地增值,以外溢效應來反哺軌道交通。
數據顯示,2015年底,全國37個城市在建軌道交通項目159個,總規模約3800公里。截至目前,中國有43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批復,規劃總里程約8600公里。這也就意味著,未來軌道交通的總里程將翻一番,這對未來建設的融資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港鐵中國業務首席執行官易珉分析説:“純軌道的投資和運營全球來講是不賺錢的。當我們投資一條軌道交通的時候會遇到什麼問題呢?大概投資第一筆進去之後要花一定的時間通過票務收入才能回收,每隔幾年我們的設備更新、信號、硬性設備等所有這些東西需要再投資,持續往裏面扔錢。”
對此,在當天舉行的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機制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如何籌措資金來保障建設任務的完成已經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城市軌道交通技術比較複雜,投資比較大,平均每公里大概要7億人民幣,所以建設推進軌道交通建設需要籌措巨大的資金。按照規劃測算,一年就要超過3000億元,如果規模繼續擴大還要超過這個規模。目前我們的籌資渠道和主體都比較單一。”
近年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創新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有“軌道+物業”“軌道+社區”“軌道+ 小鎮”等綜合開發模式,PPP模式以及發行債券等多元化籌資模式。其中,香港地鐵採用綜合開發模式,把軌道交通建設帶來的沿線增值效益,通過適當的開發方式反哺軌道交通建設的經驗就受到不少的關注。不過,但一些城市借鑒實施時就遇到不少瓶頸。武漢市地鐵集團董事長劉玉華介紹説,地鐵配套用地等相關政策還有待完善。“現在劃撥用地到地鐵以後,尤其是地鐵的投運相關的物業、消防等辦證非常艱難,政策上不支持,這是一個全國性的普遍問題。”
對此,胡祖才指出,軌道交通建設的投融資創新要因地制宜,樹立外溢效益反哺軌道交通的理念,政府也要加強規劃和政策統籌,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他強調説,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創新空間巨大,投融資機制創新勢在必行。“要牢固樹立軌道交通發展可持續的理念,要從全生命週期來考慮,要堅持多元化籌資,其次還要樹立多贏協同效應,主要是由軌道交通建設帶來沿線土地的增值,這種外溢效應來反哺軌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