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安順場:當年紅軍勝利場 如今全民奔小康

2016-09-10 21:44:49|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楊玉國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0日訊(記者 馬常艷)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蜚聲中外的安順場,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戰役獲得勝利的革命紀念地,全國首批100個紅色旅遊精品景區和30條精品線路之一,全國唯一以悲襯喜的紅色旅遊景區。今天,“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四川站)正式啟動,採訪團來到安順場這個著名的革命勝利紀念地,踏尋當年紅軍長征時走過的足跡。

  安順場原名紫打地,位於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縣城11公里。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此勝利強渡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讓“朱毛成為石達開第二”的迷夢。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指揮樓在紅軍強渡大渡河戰役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史學家説:“沒有強渡大渡河的勝利,就沒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就沒有今天的新中國”。

【網絡媒體“走轉改”】安順場:當年紅軍勝利場 如今全民奔小康

  紅軍強渡大渡河渡口遺址。1935年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渡口,中國工農紅軍勇奪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妄想讓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企圖。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安順場:當年紅軍勝利場 如今全民奔小康

  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1982年,石棉縣人民政府在安順場渡口建花崗石雕紀念碑。紀念碑高6.26米,採用灰色花崗岩雕刻而成,上有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碑銘,下方為十七勇士架著當地特有的翹首木船劈波斬浪強渡天險的浮雕,右側為巨手執大刀浮雕,正面為半圓雕紅軍戰士頭像。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安順場:當年紅軍勝利場 如今全民奔小康

  紅軍強渡大渡河指揮樓。為一幢3層高的藏式雕樓,已有近百年曆史。當年紅軍強渡大渡河時,這座木石結構的小樓是指揮樓,指揮了這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鬥,立下汗馬功勞。至今仍屹立在安順場老街,似乎在向世人講述著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安順場:當年紅軍勝利場 如今全民奔小康

  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紀念館于2003年12月5日竣工投入使用,採用唐式風格,對稱佈局和院落形式,總面積6600平方米,其中紀念館佔地2600平方米,總投資409萬元。展廳以弘揚紅軍精神為主題,分為長征、大渡河戰役、紅軍長征過安雅、翼王悲歌、歷史評述等五個部分。擁有館藏228件,其中實物類73件,圖片類155幅。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安順場:當年紅軍勝利場 如今全民奔小康

  紅軍船。1935年5月,77名船工靠著3條這樣的木船,用7天7夜將8000多名紅軍戰士送過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如今的安順場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安順場先後被正式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中小學生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5月,由江澤民親自題寫館名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建成,該館坐落在安順場北,同紀念碑一起在規劃中的遺址公園內,館內保存二百多件文物,實為珍貴。2013年6月1日,順利通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專家組驗收。

  在緬懷革命先人的同時,安順場的後人們用發展生産力的方式繼續發揚長征精神。安順彝族鄉鄉長史呷告訴記者,他們的在奔小康路上的思路是:以扶貧開發為主線,做大特色産業,促進農民增産增收;立足産業強鄉導向,加快轉型升級,增強鄉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鞏固災後重建成果,加強新村管理,努力打造災後美麗新村。

  以新場村為例。新場村位於石棉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15公里,幅員面積2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50米。轄9個村民小組546戶1720人,其中少數民族佔比29.4%,是典型的中高山少數民族貧困村,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落後,群眾收入普遍不高,觀念落後,彝族群眾長期處於人畜混居、無廁所狀態。同時新場村也是革命老區紅色旅遊環線的覆蓋區,是民國時期河道七場之一;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由此經過。

  近年來,新場村圍繞打造“中高山幸福美麗示範新村”的目標,搶抓“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和省委省政府“雙聯”工作機遇,堅持“産村相融、建改結合、建管並重”的理念,積極探索中高山少數民族地區“一建帶八改”新村建設模式,以新寨帶産業,以産業促增收,著力打造“紅軍路上新彝寨、安寧湖畔幸福家”的幸福美麗新場村。

【網絡媒體“走轉改”】安順場:當年紅軍勝利場 如今全民奔小康

  安順古街。古街主要涵蓋安順場南北區域和老街核心區,街道由青石板鋪設而成,四週房屋採用富有川西特色的倣明清式建築風格,黑白相間為主調,古色古香、韻味十足,身臨其中仿佛置身於歷史的長河,凸顯出厚重、滄桑、波瀾壯闊的歷史文化韻味。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在各級各部門大力幫扶支持下,新場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中高山少數民族村組生産生活條件一步跨越20年,全村精神面貌、産業發展、新村管理、文明氣息等取得長足進步,先後獲得“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村”、“四川省幸福美麗鄉村”榮譽稱號。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