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9·11”事件15週年:爭議難平 僵局難解

2016-09-10 10:08:50|來源:中新社|編輯:黃蓉

  原標題:“9·11”事件15週年:爭議難平 僵局難解

  本週日是美國“9·11”事件15週年紀念日,就在全美多地準備各項紀念活動之時,美國白宮與國會的一場口水仗意外成為熱門話題。

  為緬懷“9·11”事件遇難者,國會眾議院當地時間9日通過一項法案,允許“9·11”恐襲受害者起訴並追究沙特政府在事件中的責任。雖然白宮強烈反對這項法案,但眾議院仍選擇“和白宮對著幹”。

  儘管白宮多次表示無證據顯示沙特在知情情況下向“9·11”襲擊者提供支持,但恐襲事件受害者和家屬拒絕買賬。美國社會各方的意見衝突表明,雖然“9·11”事件距今已15年,但與之相關的核心事實依然存在爭議。

  “9·11”事件15週年:爭議難平 僵局難解

  2015年9月11日,世貿遺址上擺放著鮮花和遇難者的照片。 中新社發 阮煜琳 攝

  由於參眾兩院都已通過這項法案,白宮目前處境尷尬。一方面,白宮擔憂法案傷害美國與沙特的盟友關係,法案違反主權豁免原則,更會把美國置於海外訴訟風險之中,另一方面,如何安撫事件受害者的憤怒情緒、避免與兩院多數議員對立,是白宮的當務之急。多數美國媒體認為,無論總統奧巴馬簽署還是否決法案,圍繞沙特角色的爭議在短期內都難以平息。

  9月11日當天,奧巴馬將前往五角大樓“9·11”紀念園敬獻花環緬懷遇難者,並總結當前反恐進展。由於美國因“9·11”事件而發動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未取得預期成果,美軍至今仍深陷其中,未能完全撤軍。副防長沃克9日説,自“9·11”事件以來約6900名美軍士兵在反恐戰爭中犧牲,另有超過5.2萬名美軍士兵受傷。

  “9·11”事件調查委員會聯合主席之一基恩近日表示,隨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展壯大,世界安全形勢可能比“9·11”發生時更危險,美國已陷入反恐“僵局”。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反恐問題專家丹尼爾·拜曼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伊斯蘭國”雖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丟失大量土地,但仍有能力在歐洲等地區策劃國際恐襲行動,“伊斯蘭國”已取代“基地”組織成為國際大規模恐怖襲擊的主要實施者。

  美軍反恐戰略的有效性也受到一定質疑。國會近期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軍中央司令部高層長期篡改打擊“伊斯蘭國”的情報分析報告,刻意誇大行動效果以滿足白宮預期。

  “9·11”事件15週年:爭議難平 僵局難解

  紐約911遺址新世貿中心商場開業,瞄準的顧客是每年前來911遺址參觀的1500萬名遊客。

  另一方面,在美國國內,“獨狼恐襲”已上升為最緊迫的安全威脅,從加州聖貝納迪諾槍擊案到佛州奧蘭多槍擊案,兇手行動目標隨機、難以防範,此種恐襲的危險性日益凸顯。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安東尼·考茲曼對中新社記者説,“獨狼恐襲”肇事者多數是社會邊緣人,思想被極端化之後很容易訴諸暴力犯罪,加上美國控槍漏洞長期存在,恐怖分子很容易就能獲得武器,這大大加重了潛在恐襲的後果。

  目前,美國兩黨都認識到,阻止“獨狼恐襲”的關鍵在於依靠包括穆斯林社區在內的廣泛力量,發現恐襲事件苗頭,然而正是在這一點上,美國也陷入了僵局。有數據顯示,聖貝納迪諾恐襲發生後,全美範圍內針對穆斯林社區和清真寺的仇恨犯罪翻了三倍,穆斯林群體受到排斥。有分析認為,這種苗頭可謂正中恐怖分子下懷。

  隨著美國大選的推進,共和民主兩黨正圍繞移民和反恐的關係掀起大辯論。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多次呼籲暫時禁止穆斯林入境。但拜曼認為,在反恐陷入僵局的大背景下,候選人妖魔化美國穆斯林社區的做法不是一個好選項,將使社區融合更困難,並給反恐增添難度。(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刁海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