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貴州遵義板橋鎮藤編興鎮:婁山關村打工者變創業者
馬毅在介紹自己的藤編作品“藤歸雁”
中青在線9月9日貴州遵義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欣)馬毅很慶倖,自己回來了。
從年均4000元的收入到每年400萬營業額,馬毅説:“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婁山關村,有個“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條街”,50歲出頭的馬毅住街頭第一棟房子,他還是當地藤編産業的帶頭人。
近年來,該村有112戶返鄉農村工,通過從事藤編産業,脫貧致富。
2001年,為擺脫“窮鄉僻壤”裏的貧困生活,馬毅和妻子連同村裏70多人到廣東打工,在佛山市從事藤編工藝。
藤編是板橋鎮的傳統工藝,馬毅很快適應了在外的工作,並且通過學習先進工藝技術,活學活用,逐漸嶄露頭角。到了2009年,馬毅已是公司裏的主管。
就在那年,馬毅回村給女兒辦婚禮,他得知,2008年,政府為扶持當地藤編産業,已建立了信息平臺支持藤編産業的發展,並且成立了板橋鎮藤編協會。馬毅説,他當時覺得,“家鄉的發展機會來了。”
他決定留鄉創業,不再回廣東。
留下的馬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家鄉跳出傳統的藤編老路,另辟蹊徑開發藤編工藝。
他註冊成立了“遵義市毅豐藤藝有限公司”,培訓技術工人,引進外地設備,突破傳統樣式,實行“公司+農戶+遠程教學+互聯網”的模式抱團發展。
返鄉創業的馬毅得到了匯川區和板橋鎮的支持。馬毅説,政府專門為公司的成立和廠房修建、土地徵用、資金籌集做好服務協調。這更加堅定了他想在家鄉幹出一番事業的決心。
回鄉創業後,馬毅一有空就不斷琢磨藤編新技術,並屢次斬獲大獎——2009“國密董酒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能工巧匠鼓勵獎、遵義市第二屆能工巧匠作品二等獎、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設計大賽特色獎、能工巧匠潛力獎、貴州省100名鄉土創業能工巧匠獎……每次獲獎都能給馬毅帶來很多訂單。
不少曾和馬毅一同赴廣打工的同村人也紛紛選擇了回家。李陽志就是其中之一。 她從事藤編工藝已30多年。李陽志説,在廣打工時,每天工作強度大,工資也是老闆看心情給。回村後,工作時間更為自由,掙得也比以前多很多。“給自己幹活,幸福感很高。”
為帶動本村其他村民參與到藤編産業中來,馬毅在村裏採取了“公司+農戶”模式,為了保證産品品質和銷售,馬毅免費為加工戶提供原材料,還管技術、管品質,管回收,産供銷一條龍。
李陽志介紹,平時她們用一週時間編織一個沙發,能賣出900-1000元的價格,個人可在其中賺到200-300元的手工費,如今她和丈夫每月總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
馬毅公司的産品種類已從最初的幾種發展到200多種,價格在幾十元至幾千元不等,且很多産品種類都已申請了專利。近年來,公司的銷售額也在逐年遞增。馬毅説,去年他的公司總營業額達400萬,其中年利潤高達10-15%。在廠裏務工的人員也從以前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50人,其中貧困戶6戶、12人,每年支付給貧困農戶的工資就達12萬元。
據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黨委書記彭正偉介紹,近幾年,板橋鎮黨委、政府為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制定了很多的優惠政策,外出農民工也是積極響應,紛紛返鄉,做藤編、豆腐幹,開鄉村旅館、農家樂等等。今年中旬,匯川區委、區政府又投資近3000萬元,為板橋鎮返鄉農民工打造創業創新一條街,使婁山關村112戶農民工返鄉創業由“打工者”變成“創業者”,為全村456個農村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們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一條街,就是我們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成果的最好展示。”彭正偉説。
彭正偉提到,過去大家都是排著隊往外走,現在都是迫不及待往家回。今年上半年,外出農民工減少了近3500余人,其中婁山關村減少了700余人。婁山關村也從原來的一類貧困村變成貴州省小康示範村。
馬毅認為,如今在家鄉創業正當時,他還有很多創新想法想在家鄉實施。
“我想帶頭辦個培訓班,召集更多的人進入我們這個行業,帶動周邊剩餘勞動力和殘疾人就業,給他們傳授技藝,把我們家鄉的藤編産業做強做大、越做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