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照顧孫輩成“老漂族” 父母們走進“新分居時代”

2016-09-12 11:30:49|來源:西安日報|編輯:趙妍

  原標題:照顧孫輩成“老漂族” 父母們走進“新分居時代”

  俗話説,少來夫妻老來伴。六十齣頭的任月娥這幾年是真正把這句話咂摸出滋味了。“大半輩子和老伴兒天天生活在一起,沒覺得有啥,可自從兩地分居後,心裏説不出來的不自在。”

  不得不選擇分開的生活

  任月娥的老家在江西,雖然家鄉的村子不大,但遠近的村民都很羨慕任月娥老兩口。“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姑娘,前後差兩歲,都考上了外省的大學,也都在省城工作結婚定了居。兒子在長沙,女兒在西安。”鄉親們都説,你們老兩口也跟著孩子到城裏去享福吧。可任月娥和老伴兒卻嘲笑自己沒那個富貴命。“在農村住慣了,到城裏逛幾天還行,時間長了哪兒都不舒服。”

  可是,隨著孫子和外孫先後降生,由不得老兩口舒服不舒服,“必須得去照顧孩子啊。”説也湊巧,任月娥的孫子和外孫出生日期相差不到一個月,“兒媳婦和女婿家裏老人身體都不好,我和老伴兒只能一個去長沙一個來西安。”

  從2010年3月份到了西安,任月娥幾乎就只能和老伴兒一年見一次。任月娥説,自從結婚後,老兩口一起過了幾十年,以前從來沒有分開過這麼長時間,想不到老了還要分居兩地。

  如今,隨著“80後”進入婚育期,像任月娥這樣“老來燕紛飛”的老兩口,在城市裏越來越常見。家住四府街的肖愛鳳也是兩年前來到西安幫兒子帶孩子。“老伴兒還在甘肅老家種杏。前幾年,家裏承包了100多畝的杏,合同都是一簽十年,要是不經管就徹底賠乾淨了。沒想到兒子生二胎了,兩個孫子,小的出生時大的還不到3歲,他們小兩口白天要上班,根本沒法帶,我不過來咋辦?”

  兩邊都放不下的牽掛

  一邊是兩個孫子和兒子兒媳婦一大家子等著照顧,另一邊是老伴兒一個人孤獨伶仃在杏林裏四季忙碌,肖愛鳳的一顆心被生生掰成了兩半。“有時候實在操心老頭兒,怕他吃不好喝不好,再上來那股愣勁傻幹不歇歇累出毛病,我就坐大客車回去看看。可在老家住幾天,心裏又惦記著這邊兩個奶娃娃沒人接沒人送,真是兩邊都放不下。”

  除了和肖愛鳳一樣的兩頭牽掛,任月娥還要忍受著最難熬的孤獨。“我也來西安6年多了,可是沒有一個朋友。一個是我説不好普通話,也聽不懂陜西話,和院子裏的老頭老太太聊天特別費勁。另一個是白天忙著接送外孫上幼兒園,買菜,打掃衛生,還得張羅一日三餐,好像也沒有多少時間了。”即使這麼辛苦,任月娥還是喜歡忙一點,“忙一點還好,不覺得孤獨,晚上有時候他們都睡了,我就想要是老伴兒在身邊就好了,説説話,也不會那麼寂寞。”

  任月娥的女兒劉女士也知道媽媽心裏不舒服,“尤其是看見我媽每次給我爸打電話,叮囑這叮囑那,一拿起電話就不愛放下,我就知道雖然嘴上不説,我媽心裏想我爸呢。”劉女士不是沒想過讓老母親去長沙,和父親一起照顧哥哥的孩子,“孩子3歲上幼兒園以後,有段時間我試著請過保姆。可效果並不好。沒辦法只能把我媽再接回來。我現在就盼著我和我哥的孩子明年都趕快上小學,到時候就能讓爸媽選擇待在一邊,再不用當牛郎織女了。”

  並不期待降臨的二胎

  一般老年人都特別希望抱孫子,但説起兒女生二胎,他們卻有著不同看法。説起兒子想要二胎,家住鳳城八路的一位阿姨一臉拒絕,“我跟兒子兒媳婦説了,要什麼二胎,一個娃還嫌不夠操心?”

  68歲的苗阿姨也有著同樣看法。大孫女從2008年出生到現在上小學二年級,兒子和兒媳也確實沒怎麼操過心,“孫女一齣生,我就和老伴兒從陜北老家過來幫他們帶孩子。剛開始説是孩子三歲上幼兒園了,就不用我們了。結果上了幼兒園,他倆又沒時間接。我那老頭子實在住不慣,説不自在,一個人回老家了。剩我一個人帶孫女帶到上小學。”本來苗阿姨想著上小學就不用她帶了,可孫女已經習慣了奶奶照顧,幾天見不到奶奶就又哭又鬧。苗阿姨回老家和老伴兒團圓了沒幾天,又不得不回到西安繼續帶娃。

  “我跟兒子媳婦説,你們要二胎就自己帶,我堅決不給你們帶孩子了。”苗阿姨的理由很簡單,吃力不討好。老一輩和年輕一輩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難免衝突,“現在孫女上小學了,我沒啥文化也輔導不了,兒子媳婦工作太忙也顧不上管娃,娃成績不咋地,兒子也不高興。”苗阿姨仔細想了想,“我也説不上來啥心情,有點內疚吧,也有點委屈。”

  前幾天趁著孫女放暑假,苗阿姨回了趟陜北老家,“看到有些跟我同齡的老人不用給子女帶孩子,老兩口出去旅遊,可真羨慕。”

  一份不容忽視的情感

  “有些年輕人覺得自己的父母一輩子老夫老妻,早就過了談情説愛的歲數,在不在一起生活沒什麼影響。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西工大心理諮詢中心徐鷹教授分析,“越是老年人的情感越不容忽視。”

  這些“被分居”的老年夫妻,“他們是被迫的,這在心理上本身是一種較強的暗示,比一般的主動分居更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徐鷹説,“別看好多老年夫妻平時在一起生活時一天也説不上幾句話,但彼此之間的默契讓他們內心擁有安全感。只是老年人不善於表達感情,但這並不代表老年人沒有情感需求,任何情感都無法代替夫妻之情。”

  “年紀大的人重新適應新環境很困難,這群老人會面臨著語言不通、風俗習慣大相徑庭等種種問題,有些人甚至不敢出門,他們中的很多人心情和情緒都不是特別好。”社工志願者張喆長期從事助老扶老志願服務,見過很多這樣因“被分居”而引發心理疾病甚至家庭矛盾的老人。“長期分居的老人重新住到一起,還可能遭遇情感危機。”張喆舉例,一對老夫妻原本生活節儉,剩菜都捨不得倒掉。當老太幫著兒子帶孫子之後,受年輕人影響,覺得剩菜不應該吃。後來老太重新和老先生過日子,剩菜如何處理就成了老兩口的新矛盾,老先生覺得老太太變得矯情和難伺候了,兩個人吵了不止一次。

  如何解決老人“被分居”這個問題?徐鷹坦言,這需要家庭、社會多方共同努力。“年輕人要承擔起獨立照顧子女的責任,不再依賴年邁的父母。如果實在沒辦法,必須要父母一方過來照顧孫輩,作為子女也一定要關注老人的情感世界,多抽時間陪老人散步、聊天,讓溫馨的天倫之樂沖淡老人對老伴的思念和憂慮。也要主動創造機會讓父母團聚。而老人也要學會放手,多關注自己的生活。”

  “子女為什麼非要老人來幫帶孩子,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現在社會缺乏信任感、安全感,不相信外人。社區、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比如有的社區將退休賦閒在家的老年人和志願者組織起來,創辦小課堂,幫助社區年輕人解決孩子放學早沒地方去的問題,讓年輕人安心上班,自然老人也能安心養老。”(記者 張端 實習生 黃瑞)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