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2016-09-13 16:04:06|來源:中國網信網|編輯:杜軍帥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湖南站于8月30日在懷化市接棒啟程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湖南站于9月2日圓滿收官,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商業網站及客戶端共56名記者編輯參加此次活動。活動途經一州兩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張家界市,走訪五縣區:通道縣、鳳凰縣、花垣縣、桑植縣、武陵源區,五天行程上千公里。一路上,記者編輯們重走紅軍長征路、傳播紅色革命情、深入脫貧攻堅村、採訪致富帶頭人。用鏡頭和文字為網民呈現新時代下革命老區人民對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講故事、説歷史,以紅軍舊事詮釋長征精神。

  從昔日長征途中的轉兵舊址通道,到紅二六軍團出發地桑植縣劉家坪鄉,再到賀龍元帥故鄉洪家關,一路上,記者們深度挖掘長征歷史,為網民講述那些平凡卻感人的長征故事,用小事件詮釋大精神。感動了自己,也感動著網民。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圖為央視記者李艷君採訪86歲的劉復松老人。

  86歲的劉復松老人為記者講述了當年他親身經歷過的事情:4歲那年,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他的家鄉,紅軍離開後,家中僅有的一隻鴨子和四枚鴨蛋都完好無損,這讓飽受戰爭之苦和軍閥欺淩的當地百姓對紅軍這支隊伍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些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長征精神內涵很多,但它們讓我感受到的是紅軍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和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聽到老人的講述後,央視湖南站記者李艷君如是説。一路上,她將途中聽到的一個個故事發佈在微博#築夢長征路#話題下,【溫暖的禮物】【父親的馬燈】【10塊銀元】等多篇微博記述了當年紅軍嚴明的紀律和與當地老百姓的魚水深情。微博發出後,獲得網民大量點讚和轉載,每篇微博在發佈後24小時內的閱讀量均達到100萬+。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圖為賀文玷烈士的孫子向記者展示革命烈士證明書(中國網信網 徐可 攝)

  在賀龍元帥的家鄉桑植縣洪家關鄉,採訪團遇到了當年和賀龍元帥一起參加革命的老紅軍賀文玷的孫子,他説當年全縣有5000多人跟著賀龍一起出去鬧革命,最後回來不到五十人,光他們洪家關鄉,就有60多位革命遺孀。在這裡,“拋頭顱灑熱血”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個戰士和家庭的無悔奉獻。舉目望去,山坳內歡聲笑語、一派祥和,但在烈士後代的講述中,年輕的記者編輯們卻仿若看到80年前那萬馬戰猶酣的硝煙景象。今日頭條副總編張輔評説,長征——這一史詩性的軍事行動,雖然是被迫進行的戰略轉移,但其宗旨是為解救中國的窮苦百姓,內在動力是要改變當時中國被三座大山壓迫的狀態,有了這些作為支撐,過草地、爬雪山這些在當今看來是極限挑戰的事情,在當年都被紅軍指戰員們用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決心一一征服。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賀龍紀念館裏遊擊隊員穿過的皮鞋原物品(中國網信網 徐可 攝)

  長征精神,是不屈不撓、頑強抗爭,是艱苦奮鬥、砥礪前行,是英勇無畏、不怕犧牲——這些高大而宏偉的氣質,一路上都被採訪團成員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詮釋出來,讓長征離年輕一代不再遙遠,讓紅軍那英勇的形象變得清晰起來。對於長征精神的理解,參加活動的記者編輯們感受無疑是深刻的。新華網時政部記者王瑩説:“80、90後的我們,對於長征歷史和長征精神的體驗一直很膚淺,直到這次重走長征路,親眼看到當年遺留下的物品,親耳聽到親歷者及其後代們的講述,我才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紅軍長征經歷的千難萬險,才真切感受到什麼是偉大的長征精神。”

  關注重點問題,挖掘典型事跡,廣泛傳播精準扶貧好措施。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四件事:扶貧、生態、轉型和三農。在眾多考察和調研活動中,扶貧工作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扶貧開發成為總書記的重點關注內容。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和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這兩個曾經不為外人所知的山中村落,因為總書記2013年“精準扶貧”概念的提出被世人熟知。 9月1日,活動一行來到總書記當年曾經考察過的菖蒲塘村和十八洞村,看到了在總書記走訪後的近三年中,當地探索出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路。從2013年人均純收入1668元,到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76元,深山之中的十八洞村僅僅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從2013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到現在的人均收入8000元打底,曾經全縣知名的貧困村菖蒲塘村只用三年時間。從基層村鎮幹部,到致富帶頭人,記者一行看到的是全村上下的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脫離了傳統的等、靠、要式粗放扶貧,通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實現了“精準脫貧”。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十八洞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居中講述者)正在向記者介紹村裏精準脫貧經驗。(中國網信網 徐可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上圖為2014年,菖蒲塘村基地産業路建設初期;下圖為2016年的同一地點,記者一行從這條路走進菖蒲塘村,道路兩旁是已經挂果了的柚子樹、獼猴桃樹、葡萄架。

  中國的扶貧工程是一項人類壯舉,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地區面積廣、貧困情況複雜多樣。在過去的30多年中,中國已經讓6.6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成為全球首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但中國目前仍有5000多萬貧困人口,由此引發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也亟待解決。搜狐網新聞中心評論頻道副主編齊賀説:貧困引發的一大後果是留守兒童問題嚴重,在桑植縣洪家關鄉賀龍元帥紅軍小學裏,我們看到學校的硬體條件很好,但最大的問題是留守兒童情況比較嚴重,七成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不能與之陪伴。為了防止留守兒童問題的代際相傳,必須要加速扭轉這些地區的貧困狀況,只有這樣,才是從根本上對孩子們的關注和關心。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9月2日是開學日,送孩子們到學校報到的大多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搜狐網 齊賀 攝)

  只有實現一個不落都過上小康生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才可以真正得以實現。在看到一個個基層黨員幹部樸實而堅定的信念和充足的幹勁後,採訪團成員紛紛表示:我們有理由相信,5000萬貧困人口的如期脫貧,這個目標任重卻不再遙遠。人民日報客戶端編輯朱利説:來到湖南山區,發現很多地方的貧困程度比之前我想像的要嚴重,但通過當地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鄉村的變化也令人驚嘆,看到鄉親們臉上充滿希望的笑容,我們很欣慰,這不僅是一種精神狀態,更是一種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走下去、俯下身,用心丈量土地,用情擔當責任。

  五天、三市州、五縣區,56名記者編輯,用影音講述歷史、用文字記錄故事,用圖片展示變化、用鏡頭呈現真相。從當年紅軍經歷的生死抉擇,到長征途中的溫暖故事,從精準扶貧的美麗鄉村,到脫貧致富的水果之鄉,從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問題到村民看到希望後的舉家回遷,採訪團一路上記錄著、感動著、傳播著,一篇篇充滿情感的故事通過媒體人的筆端流淌,讓網民與之一路同行。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在鳳凰縣菖蒲塘村的採訪中,記者團遭遇了陰雨天氣,攝影記者顧不上自己穿上雨披,首先想到的是保護好設備、保障好拍攝(央廣網 陳欣攝)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自8月22日在江西于都啟動以來,引發網民網媒廣泛持續關注。截至9月6日17時,涉及該活動信息總量累計55937條,其中新聞量19091篇,微博35260條,微信583條,論壇1105條,APP196條,博客35條;新浪微博開設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築夢長征路#等微話題,閱讀量約4.1億(其中#長征路上奔小康#閱讀量達1.7億、#築夢長征路#閱讀量達2.4億)。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心追尋紅色記憶 啟程脫貧攻堅新長征——“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活動綜述

  在湖南站啟動儀式結束後,採訪團成員在紅旗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紅旗從嶄新的一面到被簽滿承諾,只用了短短的五天,但履行這個承諾,每個人也許都要為之奮鬥一生。這一行,有風吹雨淋、有日頭暴曬,有山路崎嶇、有泥濘難行,但最終的結果卻都是攻堅克難,取得成功,就像長征,就像脫貧,只要為之付出不懈努力,終究都會實現。湖南之行結束了,但對於採訪團的成員們來説,對脫貧攻堅這一新長征的關注並未止步,這是責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與期待。正如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協調局副局長劉衝在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強調的那樣:八十年後的今天來到三湘大地重走長征路,追尋長征的足跡,就是要讓大家不能忘記壯麗的長征史詩、不應忘卻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會忘了英雄的三湘人民。(中國網信網 徐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