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黔江授人以漁助貧困戶拔除窮根
【摘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重慶黔江區政府因地制宜針對貧困戶開展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貧困村産業發展帶頭人,幫助他們掌握致富的技能。
央廣網重慶9月12日消息(記者 劉湛 通訊員 劉彥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重慶黔江區政府因地制宜針對貧困戶開展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貧困村産業發展帶頭人,幫助他們掌握致富的技能。通過提升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實現貧困戶的持續穩定增收,最終實現真正脫貧。
水市鄉距離黔江城區50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蓋率達到73.5%,夏季平均氣溫22攝氏度。針對當地的特點,水市鄉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成立 鄉村旅遊合作社,對農戶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要求所有鄉村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實現鄉村旅遊規範管理。高水準的旅遊服務,促進水市鄉旅遊業不斷發展。目 前,水市鄉共發展鄉村旅遊示範戶116戶,設置床位1400張。年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直接帶動400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9000元。
“鄉村旅遊完全改變了我的生活。”建卡貧困戶餘興菊告訴記者。2006年餘興菊的丈夫意外去世,她一個帶著孩子,僅靠種點玉米、土豆勉強維持生活。 2014年,餘興菊在鄉幹部的介紹下,來到鄉里的一家農家樂當服務員。通過專業的培訓,她很快掌握了禮儀、擺盤、上菜、接待等服務技能。“現在我一個月可 以拿到不少於1500的工資,還能把自己種的白菜、香菜、蔥、蒜直接銷到農家樂,生活完全改變了,也能給孩子們好好改善一下伙食。等努力幾年多攢點錢,我 也開一家自己農家樂。”餘興菊感慨著現在的生活,對今後的生活也充滿著期待。
全區大量整合資源努力使每戶貧困戶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員能掌握一至兩門科學農業生産技術。自工作開展以來,先後舉辦了扶貧幹部理論業務知識、鄉村旅遊、農家 樂經營與管理、中蜂養殖管理、綠殼蛋雞飼養、生豬飼養、草食牲畜養殖、蠶桑種植養殖、獼猴桃種植管理、回鄉創業致富能人、農村幼師教學、村級衛生員醫療服 務等多期技術技能培訓班。在豐富培訓內容的同時,不斷加強鞏固培訓成果,並聘請培訓監督員進行跟班監督,穩固和增強培訓實效。
杉嶺鄉培訓戶汪文有看見其他村民養殖豪豬收入不錯,但苦於不懂技術遲遲不敢行動。杉嶺鄉特邀豪豬養殖專家對村民進行技術培訓,並聯繫技術人員定時上門指 導。掌握豪豬養殖技術以後,汪文友大膽養了6頭豪豬,他自信地説:“有了技術,我這樣好好經營一定可以脫貧致富。”
據區扶貧辦主任李勇介紹,去年以來黔江區通過“雨露計劃”紮實開展各類培訓和資助,貧困人口的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其就業和創業的能力不斷增強,貧困戶收入快速增長,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