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黎以邊境的中方掃雷士兵:任務危險 毒蛇猛獸相伴(組圖)

2016-09-14 09:36:2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鄧晨曦

圖片默認標題

中國赴黎維和官兵在探測到信號之後進行局部挖掘,不遠處就是以色列的哨塔 王昆鵬 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昆鵬),自2006年中國應聯合國邀請首次派遣部隊赴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以來,“中國式排雷”已經成為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的一張名片。此前無論是聯黎部隊還是地方掃雷公司在掃雷任務中都曾不幸發生傷亡事故。而中國赴黎維和部隊十年間累計發現、排除各種地雷及未爆物近1萬枚,不僅“數量最多、速度最快”而且最重要的是“零傷亡、零事故”。

  在黎以邊境地帶的某雷場,中國赴黎維和官兵正在進行掃雷作業。掃雷組組長肖軍用探測器確認信號之後,向掃雷作業手鄧俊傑下達了局部挖掘指令,隨後作業手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對信號區域開始挖掘。

  歷經了無數次上述的場景,安全排除近萬枚各種地雷和未爆物,中國赴黎維和官兵在十年間創造了令聯合國放心、令中國人驕傲的掃雷排爆成績。

  當問起現場的多位中國維和官兵為什麼能創造如此佳績的時候,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嚴格遵循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也就是掃雷標準作業程式。已經是第五次參加維和的肖軍説:“首先一個就是我們有過硬的軍事素質,還有就是對SOP把它吃透了,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品質。再一個就是新老兵結合,老同志帶著新同志,新同志拿不準的老同志上。”

  在記者當天採訪的掃雷組中,有一位第一次參加維和的新戰士石壯。他期待著能夠多排幾顆雷,為維和做出自己的貢獻:“很期待,畢竟過來維和,不排雷的話就感覺遺憾,比較期待自己能夠多排幾顆雷,這樣自己感覺自豪一點。”

  在環境複雜的雷場排雷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隨時面臨著來自複雜雷場、惡劣環境、突發事件等多種多樣的風險。記者所在的掃雷場,以色列邊境近在咫尺,哨所和技術圍欄清晰可見。由於黎以邊境局勢緊張,雖然是聯合國維和部隊,但是任何一方認為有威脅的行動都會招致迅速的反應,甚至是舉槍射擊。所以每一次掃雷行動都會通過聯黎通告黎以兩國,而且現場也會在醒目位置挂起聯合國旗。

  此外,雷場地處荒山,毒蛇、毒蝎和猛獸出沒。在掃雷通道外面,散落一些警戒帶等物品,官兵介紹這是野狼穿行帶出的結果。另外,前幾天還在附近發現好幾條眼鏡蛇。

  如果掃雷通道是沿山而下的斜坡,跪在地上傾斜著作業的時候就更加困難。曾經有外國掃雷人員在類似的環境下,因為中暑暈倒而觸雷身亡。為了保證官兵們的健康,現場配備了軍醫和醫療車輛,而且掃雷作業每隔一小時左右就要輪換一次,高溫時期則是20分鐘就要輪換。中國第十五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掃雷連連長王剛介紹:“高溫環境帶來的挑戰現在更突出一些,特別是如果比較炎熱的話穿著防護服,幾分鐘基本上渾身就濕透了。包括蛇、狼這些確實有,偶然性比較大。”

  如果説應對自然環境的威脅還能夠提前準備的話,那麼一些複雜的雷場情況和突發事件則需要官兵們臨危不亂的處置。掃雷作業手吳發科介紹了他曾經經歷過的驚險時刻:“第九批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過來,當時是只看到上面有一個(地雷)沒想到下面還有。在慢慢排除的情況下發現下面還有一個東西連起來,小心地把它整開之後結果下面還有一個地雷,兩個連在一起的。”

  副組長劉江介紹,在他執行任務時還曾經發生以色列的火箭彈就在附近爆炸。以上種種的危機時刻,他們都是冷靜處理嚴格按照標準作業程式最終化險為夷。

  在掃雷點,記者遇到一位為中國赴黎維和部隊提供了十年語言翻譯服務的黎巴嫩人穆罕默德,中國軍人親切的叫他“老穆”。十年的相處他熟悉了中國文化,喜歡吃中國菜,更見證了中國維和軍人專業和熱情:“在我和他們工作的過程中,他們展現了良好的經驗和專業性。在他們的任務上、習慣上和態度上,我能夠看到都是很多好的事情。他們已經在聯黎執行了多年維和任務,毫無差錯。真的,他們很棒!”

  第十五批中國赴黎維和部隊指揮長蒲毅上校介紹,中國掃雷不僅在黎巴嫩維和大放異彩,為當地和平做出巨大貢獻,而且為所有聯合國維和部隊都提供了借鑒:“我們中國在掃雷領域,在全世界所有的掃雷單位當中,應該説我們是技術最好的一個單位。現在所有的聯合國部隊使用的掃雷手冊,都是我們中國提供主要的內容來編成的。”

  蒲毅上校表示,維和掃雷任務充分展現了中國軍人對和平的熱愛、嫺熟的技能、嚴謹的作風和不畏犧牲的精神。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