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精準發力 海拉爾建設辦事處扶貧工作見成效

2016-09-14 09:43:3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鄧晨曦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屈功澤):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建設辦事處位於海拉爾城區西北部,下轄五個村,村民大多以養殖牛羊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2016年,建設辦事處利用自身的産業項目和扶貧資金,整合了幫扶單位、慈善機構以及社會力量等多方資源,以農民合作社種植蔬菜的形式為支撐,籌建了建設辦事處精準扶貧産業基地。依託海拉爾區的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對轄區的貧困戶力求實現造血、輸血同步走,扶貧脫貧全覆蓋。

  建設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主任王健向記者介紹説,建設辦事處當前有貧困戶50戶、86人,佔海拉爾區貧困人口的52%,辦事處已經在今年年初進行了建檔立卡,摸清情況的調查工作。關於基地具體如何幫扶貧困戶,王健主任向記者表示:“我們需要解決的是,怎麼來實現扶貧、幫貧和脫貧。這一塊兒我介紹三個模式:一個是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我們就在基地裏為他提供勞動崗位,這樣既提高了他的收入,又提高了他的技能,幾年之後就可以使他達到獨立自主從事蔬菜種植的,擁有資金也擁有技術的狀態;第二個就是針對有勞動能力不方便離家的,因為家裏可能需要照顧病人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不方便離家的,我們就用我們的資金無償地在他的庭院內建設溫室和大棚,由他日常去照料、種植,我們給予技術指導,所有的産品我們回收,走我們的銷售渠道,他不愁銷路;第三點就是針對確無勞動能力,老弱病殘的,我們就用基地每年的利潤,到年底拿出一部分給這些貧困戶進行補貼式的分紅。最終我們想實現的目的就是輸血和造血同步走,扶貧脫貧全覆蓋。”

  這樣一個覆蓋不同層次貧困戶的産業基地,如何解決資金需求是一個大問題。扶貧産業基地的領導層意識到,不能將政府的扶貧資金當做唯一的解決渠道,扶貧基地應當結合當下正日益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思維解決問題,王健主任介紹説:“大家知道,幹事創業沒有資金的支持是不行的。我們始終認為,政府投入的資金是要讓它起到一個杠桿的作用,起到一個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我們不能單單依靠和依賴政府投入。所以解決這方面問題我們就成立了辦事處精準扶貧發展基金。那麼在這個基金的籌措過程中呢,我們有兩個點算是創新工作:一是我們在互聯網的公眾平臺上,全國性的眾籌平臺上,面向全社會發起了我們建設辦事處精準扶貧的公益眾籌項目,融合和集聚我們全社會愛心力量的支持來籌措我們扶貧資金。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這樣一個全國性的平臺為我們呼倫貝爾、海拉爾區,也為我們建設辦事處的精準扶貧工作做了一個廣告宣傳和旅遊推介。

  解決了資金,就有了足夠的底氣解決貧困戶的困難。王亞蘭大媽家住建設辦事處合作村。她的老伴兒在今年7月份不幸離世。而原本從事的養牛業又因為今年牛肉賣不上價兒而導致收入銳減。在這種情況下,扶貧産業基地幫助王大媽在家裏修建了蔬菜大棚,幫助她創業轉型,獲得新的收入。談起新的生活,王大媽感到有了依靠:“原來養幾個牛,養牛也不掙錢。現在政府給幫了,啥都給整了,院兒也給鋪上了,還給整傢具什麼的,都整得挺好。”

  合作村村支書劉恒新對記者介紹説,如今養殖業不景氣,村裏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村民都想進行新的創業。扶貧産業基地搞的蔬菜大棚正好可以帶動村民找到一項適合自己的發展項目,確保他們收入的穩定:“今年剛開始,揀了幾戶特別困難的,建了蔬菜基地帶動。來年整個帶動扶貧戶還有咱村民,凡是咱村民想搞蔬菜基地的,整個都帶動。他們都有聯繫卡,你今年菜下來了,收拾好,人家給你拉走,給你處理了,該多少錢,市場價給你。”

  由於合作村位於海拉爾郊區,因此蔬菜種植業剛好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吃上新鮮蔬菜的需求。在滿足海拉爾市自身菜籃子工程的同時,村民們的錢袋子裏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這收入變化肯定比原先強多了。原先他們可以説一點收入都沒有,他就喂個牛。今年養牛根本就不掙錢,賠錢。現在咱們是遠郊,原先不太適應,一看種菜(掙錢),不少種大棚的,自己就開上市場去了,比原先強多了。咱現在這個菜,今年菜價特別高,現在豆角三塊錢一斤。”

  王健主任也説,村民現在積極性很高,對於扶貧基地所分配的各項任務也特別支持。他表示,貧困戶的投入,就是他們的重視,而貧困戶的重視,就是對他們精準扶貧工作的最高讚賞。

  “貧困戶這塊兒對咱們産業發展和對他們的産業支持都特別的認可。我們山下帶動的貧困戶積極性都特別的高,家裏種植的蔬菜管護得都特別好。管護的特別好就能體現出他們特別重視這個事情,特別贊同這樣的産業發展。所以每次我們給予他技術指導的時候,去回收他産品的時候,他們都非常支持和讚賞。”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