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海航對三星説“不”何以引發輿論關注

2016-09-14 07:25:58|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海航對三星説“不”,可以有。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監管部門的步子也應當反應得更快一些,關於電池的標準、規定那麼多,是時候表明態度、對更多航空公司提出要求了。

  “海航掐架三星”“飛機和手機幹起來了”“Note7過不了安檢怎麼辦?”這些唬人的標題,近日很快瀰漫了朋友圈。原來,海航集團下發通知,禁止員工攜帶Note7登機、托運,並且也不接受旅客在飛機上使用、充電和托運Note7。這份海航集團內部文件,被外界解讀為“中企行動了”,引發了不少激動的情緒。當然,也存在一些不理解,認為這種做法是不是“無限上綱上線”?

  搞清楚海南航空的做法有沒有必要,其實並不難。此前三星發佈公告稱,中國內地的Note7由於採用了不同的電池供應商,所以電池並不存在安全隱患,“不會召回”。這與此前一些案例中,不少外資企業的説辭如出一轍。但是,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的航空監管機構和航空公司已經頒布了類似禁令。而最為敏感的三星股價開盤大跌5.5%,兩天市值蒸發掉近200億美元。

  這至少在表面看來,把“存疑”二字貼在三星手機的電池上,應該不會産生冤假錯案。更何況,三星公司的“前科”也夠令人髮指,之前的“電池門”就曾發生多起手機燃燒或爆炸事故,隨後宣佈在全球範圍內召回該系列手機,但範圍並不包括中國市場。在我看來,此次中企航空公司的做法,體現了明確的維權觀念與主權意識。

  先説維權觀念。電池雖小,但危害不小,在飛行中,些許的爆炸便會引發不可逆的嚴重後果。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均把飛行隱患的排除、禁止作為安全保障第一位的排他性要求。現實中,大家對摩絲、打火機不能帶上飛機,安檢時必須乖乖交出來,都可以接受。同樣的道理,乘機時自覺關閉手機等電子設備,把不安全的電池、充電寶從背包中拿出來,也應當成為乘客維護共同權益的共同行動。

  再看主權意識。這裡的主權,主要指的是商業主權。“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説白了就是外企商品生産、銷售的歧視或變相歧視。同樣的缺陷,在發達國家可能全部召回、及時下架,否則將會引起天價的訴訟與賠償,極端時還會賠光家底、葬送一個百年的品牌積澱。而一旦到了中國內地,由於法律存在這樣那樣的不成熟,消費者相對容忍,以及民族企業的妥協,所謂的召回、賠償,很多時候就是在走過場。這種情況下,就呼喚具備商業主權意識的民族企業,站出來行動了。

  一句話,海航對三星“説不”,可以有。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監管部門的步子也應當反應得更快一些,關於電池的標準、規定那麼多,是時候表明態度、對更多航空公司提出要求了。在標準的嚴苛規範下,在民族企業的“擰成一股繩”,維護乘客利益的共同行動下,法治的鼓點才會越敲越動聽,中企的商譽才會無遠弗屆,為公眾贏得信心。(洪樂風)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