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2016-09-15 12:28:58|來源:四川新聞網|編輯:楊磊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四川站啟動

  9月10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主辦、中央黨史研究室指導,四川省網信辦承辦,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局等單位協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四川站)在成都正式啟動。

  5天時間裏,近60家媒體組成的採訪團深入長征沿線和革命老區,聚焦巴蜀大地,探訪長征遺跡,與基層幹部群眾深入交流,傾聽發生在這裡的脫貧奔康故事。

  在這一路上,來自中國日報網的外籍專家Greg Michael Fountan是唯一的外籍採訪團成員,他是一名英國人,在參加此次採訪活動之前,他只了解過一點點關於紅軍長征的史料文獻,而當自己真正踏上長征路,親眼看到紅軍一路爬雪山、過草地的路程的凶險,才真正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辛。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Greg感受紅軍文化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夾金山上飄起了小雪

  Greg:“這一路上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夾金山。在採訪團乘車通過夾金山時,山頂正好飄起了雪,從山頂一眼望去,地勢陡峭險惡,當年紅軍戰士徒步攀爬,少不了堅定信念的支撐,對於紅軍的毅力,難以想像!一路走來,我對藏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印象深刻。希望如果有機會,我能帶上妻子和孩子再走一次長征路。”

  而正是憑著這股不懼遠征、不畏艱險的長征精神,沿線革命老區正在脫貧奔康的路上奏響凱歌,歌裏唱了些什麼?還是跟微觀君一道,沿著這條路去聽一聽吧……

  第一天

  時間:9月10日下午

  地點:雅安

  石棉縣安順場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安順場

  安順場位於雅安石棉縣城西北方,距石棉縣城約10公里,處於川藏南線的交通要道。多年前,安順場只有一條老街,破舊不堪,村民們的主要生活經濟來源,靠在大渡河谷種水稻和半山上種玉米,發展方式粗放而落後,人均收入極少。

  近年來安順場實現了巨大的轉變。2005年,安順場作為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戰役的革命紀念地,被評為全國首批100個紅色旅遊精品景區和 30條精品線路之一,2013年9月被全國旅遊景區品質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安順鄉鄉長史呷(左二)正在向採訪團介紹當地情況

  安順鄉鄉長史呷:

  我們借力紅色文化資源開始大力發展旅遊産業,再通過農旅融合模式,讓當地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農民腰包漸漸鼓起來了。

  今年第二季度,全鄉人均存款已經超過1萬元,全鄉總存款數近1億元,這還只是鄉親們在鄉上農村信用社的存款情況。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採訪團成員聽安順鄉鄉長史呷講述紅軍強渡大渡河歷史

  第二站

  時間:9月11日

  雅安蘆山縣和寶興縣

  蘆山縣龍門鄉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龍門鄉白夥新村聚居點新貌

  蘆山縣龍門鄉是紅軍長征途中,紅三十軍戰鬥過的地方。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震中龍門鄉的大地被無情撕裂,滿目瘡痍。地震中,龍門鄉全鄉受災,重建鎖定 4733戶,維修加固2865戶。

  三年多過去,這片受傷的大地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龍門鄉境內220個災後恢復重建項目逐步完成,全鄉 31個新村聚居點完工入住,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

  今年4月24日,李克強總理再次來到龍門鄉,看到這裡發生的可喜變化後,告訴鄉親們希望他們擺好新“龍門陣”,把龍門古鎮建成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標杆。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龍門鄉鄉黨委書記陳鋼向採訪團介紹該鄉災後恢復重建情況

  蘆山縣龍門鄉黨委書記陳鋼:

  龍門鄉按照“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低樓層、緊湊型、地域風、微田園”的設計理念,將青龍場村打造成為農旅結合、産村相融的示範,並迅速啟動青龍場村河心組新村安置點建設項目。

  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鄉村旅遊和現代農業服務業,以優質獼猴桃、高山生態茶、高山生態蔬菜、珍稀林木、林下養殖五大特色種養植業為抓手,走農旅結合、種養循環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三年的努力後,地震災區已經“浴火重生”,龍門鄉要從“三年基本完成”走向“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並力爭到2018年率先進入全面小康。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龍門鄉白夥新村的標誌性建築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龍門鄉一隅

  蘆山縣龍門鄉紅星村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紅星村葡萄園

  2013年4月20日,蘆山發生強地震。位於震中的紅星村,全村1174戶村民房屋受損嚴重。災後重建以及扶貧攻堅工作面臨極大的挑戰。

  紅星村有著特別的紅色背景。當年紅軍過夾金山的歷史,對雅安這片紅色土地的老百姓有非常大的激勵。雅安重視紅色根據地的建設,也特別注重長征精神的發揚。三年災後重建提出:用長征精神來引領災後重建,扶貧攻堅更是一場硬仗,更要發揮長征精神,只有用不怕苦不怕累、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

  如今,在雅安市蘆山縣紅星村,一條條水泥路,猶如一根根彩帶,把一幢幢重建新房、一片片産業園連在一起,縱橫成片的莊稼地裏生機盎然……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何平向採訪團介紹農場情況

  紅星村“第一書記”何平:

  紅星村有精準扶貧戶22戶61人。紅星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助推紅星村脫貧攻堅。成立了 “好農夫”家庭農場和“新農夫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自2015年起,兩個專業合作社實現了種養業收入130余萬元。

  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已經發展30多戶“借雞生蛋”養殖戶,每戶人均增收 1萬元。紅星村還根據本地土質、氣候等條件,結合村民意願,選擇發展優質良種核桃和特色水果,培育千畝“特色經濟地” 。按既定目標,今年底,紅星村要實現“人脫貧,村退出”。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紅星村養殖場寶興縣穆坪鎮雪山村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美麗的雪山新村

  寶興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北與小金接境,西與康定毗鄰,東連蘆山,南界天全,是當年紅軍北上的必經之地。這裡海拔1700米,2013年,蘆山地震中 17個村民在震中受傷,113棟農房不同程度的損毀。

  如今,“雪山新村”與寶興縣城隔河而坐,在半山腰上已建立起了一個休閒旅遊民俗度假村。村民的房屋採用了傳統川西建築風格,層數一般為2到3層,內部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體,外部以木材、竹片、瓦片和小鵝卵石塑造風貌,與新村背後的青山相襯托,像是一幅幅濃郁的油畫。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李德安(右一)

  雪山村黨支部書記李德安:

  在災後恢復重建中,雪山村在市縣兩級扶貧部門、市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等社會組織的大力扶持下,立足當地生態資源,創新 “重建+扶貧”發展模式,變“輸血”為“造血”,以重建、扶貧為立足點,將整個村莊建設以合作社組織為載體、以産業發展為支撐的鄉村民宿産業重建 “美麗鄉村”示範村。

  今年到目前為止,雪山新村已經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今年一年村裏的民宿和餐飲將實現産值 300余萬元。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新建的三層樓房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雪山村民宿寶興縣磽磧嘎日村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嘎日村的高山牧場路

  磽磧藏鄉位於夾金山南麓,位於寶興縣北部,北與阿壩洲小金縣接壤,距縣城57公里,距成都267公里,全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這裡有著豐富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卻一直是個貧困鄉。

  近年來,磽磧鄉的經濟實現跨躍式發展,尤其境內的嘎日村,一改往昔的落後局面,迎來嶄新面貌。2012年,嘎日村村支書楊朝軍帶領當地群眾投工投勞,在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挖通了 10公里高山牧場路。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嘎日村村支書楊朝軍向採訪團介紹村裏的發展情況

  嘎日村村支書楊朝軍:

  噶日村共有村民278戶1067人,藏族佔人口的99%以上,祖祖輩輩以經營農業、畜牧業為主要收入來源。村裏的高原牧場位於海拔近4000米的達瓦更扎,村民們一年四季都在此放牧牦牛和養羊,公路修通後,給村民帶來了極大便利。

  從外地來到達瓦更扎觀光旅遊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這裡現在還修了酒店,很多人家裏也搞起了旅遊接待,最多時一個月就能掙到上萬元。期待不久的將來,嘎日村的發展將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磽磧鄉風光

  第三站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時間:9月12日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阿壩州小金縣小金縣達維鎮夾金村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夾金村坐落在夾金山下,這裡98%的人口屬於嘉絨藏族,有著“紅軍翻越雪山第一村”之美譽。當年,紅軍翻過夾金山後繼續北上,夾金村後來建設成為紅色教育基地。“5·12”地震後,經過災後重建,夾金村變得比以前更加整齊緊湊,井然有序。

  人居環境改善後,産業發展如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村兩委做出創新舉措,決定以玫瑰種植産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解決了這一問題。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致富帶頭人陳望慧向採訪團介紹玫瑰種植情況

  夾金村村主任陳望慧:

  作為一名村主任,感受最多、壓力最大的就是如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小金縣特殊的氣候條件造就了優質的農特産品。種植玫瑰是一門很好的産業,不僅可以增收,還可以美化環境,促進旅遊發展。合作社的玫瑰花種植輻射帶動了小金8 0余個村的産業結構調整。

  截至2016年,僅達維全鎮就有302戶農戶種植玫瑰 1363畝,其中帶動貧困戶61戶,殘疾人25戶,人均增收 1000元,預計2017年將人均增收1500元,並逐年遞增至2500元。預計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我們要在小金形成萬畝玫瑰園。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玫瑰花可加工成多種産品,形成産業鏈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各式玫瑰産品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村支書曾發貴

  村支書曾發貴:

  夾金村轄3個村民小組,全村有126戶450人,夾金村過去主要靠種土豆、小麥等農作物為主要收入來源,村裏人均年收入 3000元左右。

  村裏如今共種植了200多畝的玫瑰花,一畝地可收入1000多元,村裏的人均收入將一年比一年高,而村上也將利用政府打造紅色文化旅遊的契機,讓夾金村走出一條“玫瑰花種植+紅色文化旅遊”的特色發展模式。

  第四站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時間:9月13日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阿壩州馬爾康市馬爾康市卓克基鎮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於1918年,佔地5400平米,倣漢式四合院建築。長征途中,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都曾借宿於此。

  毛澤東曾在當時土司索觀贏的書房借宿一週,還借閱了《三國演義》等書籍。1935年7月3日,這裡曾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史稱 卓克基會議。

  卓克基鎮西索村村支書 澤朗爾甲:

  現今進出阿壩的道路修整,從成都等地往來馬爾康時間大大縮短,西索村遊客盈門,80%村戶為旅遊相關産業服務,沒有路哪有小康。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卓克基鎮一隅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卓克基鎮民居

  第五站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時間:14日上午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阿壩州川主寺鎮川主寺鎮紅軍長征紀念碑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紅軍長征紀念碑

  陰雲密布,細雨連綿,採訪團來到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向紀念碑默哀、鞠躬、獻花,緬懷革命先烈。

  紅軍長征紀念碑聳立於元寶山山頂。紀念碑高41.3米,上面的紅軍戰士身穿羊皮背心,一手持步槍,象徵勝利,一手拿鮮花,象徵和平,雙手高舉成V字型,歡呼長征的勝利。

  四川阿壩州正是紅軍“爬雪山,過草地”,走過的最為艱苦的一段行程。“任雪山莽莽,任草地茫茫。跨萬水千山,伴月冷星寒。汗飛三江水,血染九重山。” 《碑志》的390個精煉的文字,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豐功偉績,永志後世。川主寺鎮傳子溝村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傳子溝村的街道

  位於紀念碑下的傳子溝村,多年前曾是松潘140個村中最窮的村,村民們過著農牧為主的生活,經濟很落後。因為地利與政策等原因,加之當地村幹部勇於開拓,如今,已是排名靠前的富裕村。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阿壩州傳子溝村村支書龍波塔

  阿壩州傳子溝村村支書龍波塔:

  傳子溝村地處九寨溝、黃龍、大草原黃金旅遊線的交匯處,每天途經的遊客成千上萬。

  過去村裏人賣旅遊紀念品都帶在身上,不成規模。現在在村邊搭建了門面,生意興隆。傳子溝村還依託紅軍長征紀念碑及茶馬古道文化歷史資源,發展了唐卡繪製和藏茶種植,現在村裏每戶年收入能達到 8萬多元!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遊客在傳子溝村中與好客的村民一道載歌載舞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採訪團參觀卓克基土司官寨,毛澤東曾在這裡住宿一週。

  一路下來,採訪團成員告訴微觀君,以前只在書上和影視作品上看過長征路有多難,這次不僅親身體驗了這種難,更看到了長征路上的“美”,山美水美人美,脫貧奔康的幸福生活更美。

  原來長征路這麼難,也可以這麼美!

  採訪團合影

  四川在紅軍長征史上創下中央紅軍征戰時間最長、經過地域最廣、自然環境最惡劣、紅軍長征線路最長的“四個之最”。紅軍長征在四川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捩點。

  哪怕山高路又遠,哪怕貧窮底子薄,憑藉著偉大的長征精神,四川一定能夠如期打贏脫貧攻堅之戰,讓更多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部分內容綜合自人民日報、光明網等記者:雷茲 周子銘 徐昭磊編輯:張豪

  [責任編輯:廖慧]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