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你未必知道的中秋趣聞:月餅本與中秋無關

2016-09-15 10:45:0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楊磊

  ■梁勇

  清朗的夜空一輪明月,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儘管中秋節已有千百年曆史了,但它的一些節俗和典故未必如我們所想的那樣。

  月餅本與中秋無關

  歷來以為月餅是中秋食品,其實它原本與中秋無關。
魏晉以後,隨著麵粉加工技術的進步,餅食在中原迅速發展。《太平禦覽》引《趙錄》説,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季龍,“好食蒸餅,常以幹棗、胡桃瓤為心蒸之”。唐代則留有李淵“應將胡餅邀蟾蜍”的佳句。到了宋朝,安徽壽縣有包餡的油酥糕點,據説解決了趙匡胤的饑餓而被稱為“大救駕”。

  到了明朝,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這多少還有些科普的口氣。晚明時期,月餅祭月才漸趨普及。《酌中志》説:“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帝京景物略》曰:“向月而拜……餅有徑二尺者。”

  這麼大的月餅自然要分而食之,於是月餅就有了闔家團圓的意味。由此,“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的傳統正式定型。

  月神最早不是嫦娥

  常以為月神理所當然是嫦娥,其實更早的時候以西母為月神。

  甲骨文中有“若東母西母”。其中,“東母”指“太陽”,“西母”即“月亮”,即《禮記》強調的“祭日于東,祭月于西”。西母即西王母,住在西方崑崙的她“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這大約是遠古虎圖騰部族的首領。《古今圖書集成》引《鴻苞軒轅黃帝紀》進一步描述:“神人西王母者,太陰之精,天帝之女也。人身虎首,豹尾蓬頭,戴勝顥然,白首長嘯。”這坐實了西王母是“人身虎首”的月神。

  宋朝《太平禦覽》説:“西王母國前弱水中,有玉山白兔。”1991年發現的西漢新莽時期墓內壁畫中,端坐雲端的西王母隨身有搗藥玉兔、蟾蜍、九尾狐、鳳鳥等。由此可見,月亮裏的小白兔、蟾蜍什麼的,原來最早是西王母的貼身寵物。

  那麼,嫦娥後來怎麼成為月神呢?這仍與西王母有關。《淮南子》 有雲:“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托身於月。”后羿從西王母處取得不死之藥,結果被嫦娥吃掉了。這是天機,還是預謀?反正,嫦娥最終因為西王母而上天了。

  賞月有啥奇聞

  中秋節是一個賞月時令。同樣賞月,古人還發明瞭邀月、玩月、賞月、吟月、問月、捉月、伴月……雅興四溢,誕生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傳奇。

  唐人張讀在《宣室志》記載,太和年間有一位周生,學成道術,中秋之夜與客人飲酒賞月。當時月色晶瑩,他對客人説,我能摘月置於懷中。説罷,取繩子兩條,以筷子做踏步制繩梯登天取月。天色昏暗後,待他回室,居然從懷中取出一塊直徑寸余的小月亮,“一室盡明,寒入肌骨”。

  更離奇的還有吳彩鸞事跡。從唐初裴铏《傳奇·文簫》開始,歷經唐末杜光庭改編,以及宋元文人一路渲染。故事説的是,鐘陵西山中秋節夜,書生文簫于朋友聚會邂逅一女孩,因女孩唱詞有“若能相伴陟仙壇,應得文簫駕彩鸞”句,提到雙方的名字,文簫便領悟她或是月宮仙女。二人私聊時,突然有天降仙童頒布天書,以女孩私泄天機為由,貶她為民妻十二年。於是,“姝乃與生下山,為夫婦”。最終的大結局是,“居十年,各跨一虎飛升”。後人所謂的“神仙眷屬”,就是指他們兩位。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