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冥想古法治愈現代都市人“心病”和亞健康
原標題:中國學者專題探究:冥想古法治愈現代都市人“心病”和亞健康
中新網上海9月17日電 快節奏的生活下,都市人,尤其是白領女性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壓力之下導致的身心疾病越來越嚴重。怎樣緩解壓力,讓心情恢復平和、身體擺脫亞健康的侵擾,成為如今都市人最大的願望之一。
上海的醫學專家們在中國率先探索以古老的冥想治愈人們心理疾病,使軀體走出亞健康泥潭。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崔東紅教授等專家首次專門設立課題,從2014年起深入探索冥想調節機體內環境、與腦—體健康的關係,至今已獲得初步成果。研究人員發現,冥想對改善亞健康十分有效,比藥物治療風險低而且更加綠色健康,還可以避免其對專業人士的依賴、容易普及。
據悉,起源於古印度醫學的冥想,是古老東方一種心智訓練及治療方法,已有5000年的歷史。冥想的目標是人格改變、精神成長、開悟和解脫,同時具有調理機體的治療作用。關注當下的覺醒和無為而為的和諧,冥想旨在讓人們升起包含了慈悲、信任、耐心、寬容和慷慨的正面,使其獲得解脫。在過去的40年間,明顯個訓練在西方受到了臨床醫生、研究人員以及大眾的推崇成為腦—體干預整體醫療的一個組成部分。
崔東紅1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冥想是一種修心健腦的手段或工具,可調節機體生理狀態、改善機體的病理狀態,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並緩解焦慮、抑鬱症狀。名對慢性疼痛、失眠亦有治療作用,亦可改善癌症病人基礎身心狀況。
據了解,以往有關冥想與腦科學的研究之局限在特定大腦區域。此次中國學者的研究涉及對複雜腦網絡系統比較和分析。
在“冥想調解機體內環境、腦體機制”的研究中,為了了解長期冥想的作用,研究人員深入藏區採集了85名僧人及57名藏民的血液、尿液和糞便樣品,蒐集了70名僧人和30名藏民在靜息狀態和冥想狀態下的腦電信號,並從腦網絡及蛋白組網絡方面,對這些珍貴的腦電和外周樣本進行聯合分析。
崔東紅介紹,課題組先比較分析僧人及藏民間血漿蛋白組表達譜的變化,尋找冥想特徵性調控的蛋白網絡和信號通路;再應用相關蛋白組學技術,進一步解析冥想對生理機能的影響。課題組還基於腦電數據,揭示冥想的腦神經機制。研究人員橫向比較僧人和藏民、縱向比較僧人在靜息態和冥想態下的腦網絡差異,建立腦網絡與蛋白質組之間的關係模型,研究冥想對腦、體的協同作用。
課題組發現,與精神疾病相關的神經遞質在冥想前後發生顯著性差異;同時,間質的腎上腺髓質激素等在冥想後,含量更趨於正常化。
崔東紅介紹,為了研究短期冥想的效果,她舉辦了三期冥想訓練班,72人進行為期8周的冥想訓練。課題組在訓練前後為學院進行心理生理方面的檢查,對比訓練前後心理、生理指標的變化。短期冥想訓練後,受試者睡眠得到改善、疲勞感解除、心情開朗平靜、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有些學員的鼻炎症狀得到改善。
據悉,不久前,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舉辦的“冥想與職業女性健康”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聯合神經工程實驗室主任童善保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張大兵,上海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張海音等,分別從冥想的神經影像研究進展、禪修與身心健康、冥想與心理治療等不同層面講述了冥想與健康的關係。
崔東紅説,未來,課題組將進一步針對冥想進行腦網絡組研究,代謝組、蛋白組研究,並探索腦網絡組與外周蛋白代謝組網絡的交互作用,同時推廣冥想訓練。
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女職工委員會主任何惠娟告訴記者,目前上海有337萬職業女性,在職場和家庭雙重壓力下,追求完美的秉性常常使其在工作與生活中艱難地尋求平衡,成為易被心理疾病侵害的人群。崔東紅説,未來希望能在進一步研究的過程中推廣冥想訓練,以提高女性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