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明慧茶院舉辦第12屆古琴會 突破創新傳統藝術形式

2016-09-18 16:57:2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現場觀眾仔細品味禪茶表演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霍亮):古琴與崑曲,我國兩個最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藝術,于2016年9月16日下午14點,完美“邂逅”在陽臺山大覺寺明慧茶院第12屆古琴會上。中秋佳節,一場以“琴賞牡丹”為主題的演繹,將崑曲《牡丹亭》裏的傳奇精彩呈現。

  自2003年古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産後,為弘揚傳統文化,為大眾提供近距離接觸這一蘊含民族精神的珍貴藝術,明慧茶院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古琴會,且屆屆有創新。

  晚會現場,二十分鐘的禪茶表演為音樂會拉開序幕。藝術家們身著中華傳統服飾,以古琴、昆笛、琵琶三種民族樂器,共同唱頌《牡丹亭》裏的《步步嬌》和《皂羅袍》等選段,讓觀眾耳目一新。青年文化學者曹雅欣通過溫婉深刻的文學講述,為琴會的主題昇華畫龍點睛。娓娓道來的文學解説和多首琴曲間的匯合交融,充分展示了《牡丹亭》這一藝術瑰寶的獨特魅力,也將一種“演唱、講述、演奏”三合一的國藝演説形式呈現于觀眾眼前。 

  據了解,古琴藝術家楊青、青年文化學者曹雅欣、崑曲音樂家姚昆宏、古琴新秀吳雪盟、戲劇音樂新秀丁若琦等,經過長年的潛心研究和不斷嘗試,將古琴琴歌和崑曲吟唱技巧結合,此次演出是首次把這種形式推向觀眾。

  現場,北方崑曲劇院作曲家姚昆宏女士的唸白和吟唱,傳神地將崑曲的美展現給每一位觀眾。她還專門為琴會創作《寫在演出之前》,詳細闡述了對這一創新藝術形式的專業理解,為觀眾做現場藝術啟蒙。

  “我們進行實踐的是史無前例的藝術形式——古琴與崑曲的系統對接,我們探索的一小步,有可能成為中國傳統音樂藝術在新時期踐行發展的一大步。”音樂會藝術指導楊青老師説。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禎先生看來,“琴樂是超越的,並不意味著死板枯寂,它包孕著活潑的生命動力與藝術張力”。古琴之道,正調品弦,中正平和,崑曲之韻,四聲宮商,閒雅整肅。二者既有各自獨特的藝術品性,又在文化精神上彼此統一,被傳統文人對應成一種“雅音”,閒以養性,正以修身。

  中秋佳節,在千年古剎裏,以琴聲和琴歌為伴,明慧茶院為熱愛傳統文化的市民提供了又一次藝術鑒賞雅集,不少秋遊市民被音樂會吸引。市民馬女士告訴記者,“秋日天高雲淡,在古寺之中,喝一杯清茶,聽一場別致的音樂會,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神給養。”茶文化裏"正”、“清”、“和”、“雅”之精神也與琴會的主題相得益彰。入秋以來,茶院準備了適宜的季節茶品,並安排茶道表演和茶文化相關的親子活動,為來西山旅遊的市民增添了傳統文化體驗。 

  據悉,今年是與莎士比亞齊名的我國偉大戲劇家湯顯祖逝世400週年的日子。他的作品《牡丹亭》家喻戶曉,尤其崑曲《牡丹亭》久負盛名,但是系統的以古琴深厚的氣韻來烘托崑曲婉轉清麗的音樂會,還是首次面世,是對傳統藝術和大師最深情的紀念。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