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共産黨員:我的長征是為黨留下真實的歷史記錄
國際在線報道(駐新加坡記者孫牧寧):2016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中國的革命,特別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長征以及長征精神,一直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鼓舞著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革命鬥爭。長征勝利80週年紀念日前夕,記者採訪了曾經加入馬來亞共産黨並參與東南亞無産階級革命的新加坡著名學者陳劍,聽他介紹了馬來亞共産黨和他本人為了黨的事業所進行的鬥爭。
陳劍先生出生於1942年,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加入馬來亞共産黨。記者日前來到他的辦公室,他微笑著讓記者坐下,並詢問記者想喝咖啡還是茶。陳先生的助理是一位60多歲的女士,熱情地端來了切好的蛋糕。陳先生告訴記者,可以叫這位同志的黨名,她也在馬來亞共産黨戰鬥過,如今他們都習慣用做地下工作時所使用的黨名互相稱呼對方。那個瞬間,時間仿佛突然開始倒帶,陳先生也開始講述那些革命年代的故事。“因為戰時馬共和馬來亞人民軍是英國的同盟軍,一同抗日。所以日本投降後,英國人沒有公佈馬來亞共産黨是合法的,但是因為戰時是同盟軍,所以戰後就讓馬共公開地活動。”
可惜好景不長,英國人也只不過是為了戰後復蘇爭取時間。因為當時英國瀕臨破産,需要馬來亞源源不斷地為它提供橡膠等工業材料。而隨著英國殖民者對馬來亞人民的剝削愈演愈烈,馬來亞共産黨投入到領導罷工的活動中,與英國殖民者的關係也迅速破裂。馬來亞共産黨呼籲當年參加抗日的戰士再次拿起武器,在1948年6月20日宣佈起義,投入到武裝鬥爭中。“所以英國人借這個機會宣佈緊急法令,先在柔佛州、霹靂州,然後在三天內就發展到全國,到了6月23日緊急法令還涵蓋新加坡,而且全國進行大逮捕。”
在中國革命精神的感召和指導下,馬共建立了解放軍和根據地。遊擊隊紛紛前往根據地,準備更好地與敵人鬥爭。
陳劍:“在這個行動中,所有的部隊向一個根據地集中,就叫做小長征。我們自己定了一個名字叫小長征,這是相對中國長征而言的,畢竟馬來亞比較小。這個理念就是來自長征的理念,建立根據地的理念。”
在這種火熱的革命背景下,陳先生在他哥哥的影響下投入了革命鬥爭,成為了一名地下黨員。他還記得,當時馬來亞共産黨人了解中國長征是從這樣一本書來的。“我是讀《紅星照耀中國》就是斯諾的《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我是從那邊讀到關於長征內容的,那麼後來拿到毛選和很多革命資料,那麼對長征就有更多的認識了。”
很可惜,馬來亞共産黨的武裝鬥爭因為各種原因,在堅持了12年之後失敗了。很多革命志士犧牲了,做地下工作的陳劍先生也因為上級被捕犧牲而與黨失去了聯繫。然而,在革命失敗之後,陳劍決定開始自己的“長征”,也就是為歷史留下關於馬共的真實記憶。
由於革命形勢緊迫,很多關於馬來亞共産黨的歷史資料已經消失,甚至當事人也已經犧牲。在西方的宣傳中,馬共的革命成為了血腥和暴力的代名詞,作為歷史學家,陳劍先生窮盡半生之力為這次革命正名。“就是在國際歷史平臺為馬共正名,馬共不是暴徒,不是匪徒。馬共是一支為了尋求民族解放、為獨立運動做出貢獻的共産黨人的組織。”
陳劍先生説他曾經這樣對一位英國歷史學家説,“我説你知道馬共最多只有不到8000人的部隊,你們動用了十幾個英聯邦國家的軍隊,總人數達到47萬人,還有你們在馬來亞處死了幾十萬人的自衛團。用飛機大炮轟炸我們。你們並沒有把馬共完全消滅掉,你消滅不了。”
結束採訪時,陳劍先生説,這是一個痛苦的歷史,很多人犧牲了,更多人對革命失望,當了逃兵。但是他自己的鬥爭還將繼續進行,他會記錄這段或許已經開始被人遺忘的東南亞紅色革命歷史,為他自己和戰友們,還要為已經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馬來亞共産黨留下準確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