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人權紀實:宜昌市的互聯網+移民創業之道

2016-09-20 14:57:0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移民創業孵化園為創業者提供的免費辦公場地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祃璟琳):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的宜昌市是享譽海內外的“世界水電之都”。過去的30多年裏,隨著三峽水利樞紐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相繼建成,宜昌市近35萬人為支持水利工程舉家搬遷,宜昌市也因此成為移民搬遷大市。自2010年起,中國政府投入上千億資金用於三峽移民後續工作和大中型水庫後續工作,宜昌的庫區移民們也在這項龐大工程中走上安穩致富之路。

  宜昌市移民局副調研員楊磊介紹説:“三峽庫區通過18年的搬遷建設,移民的整個生産生活和安置情況,較以前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外遷移民人均耕地都在1.5畝以上,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三峽庫區農村移民住房面積達到人均40平米以上,城市移民戶戶均面積90平米以上,較搬遷前每戶多了20平方。生活環境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移民居住點的水電路、文化、教育、衛生條件都得到了完善和配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努力改善移民生活條件的同時,宜昌市更將庫區移民的創業致富作為移民安置核心。2015年,宜昌市投入3500多萬元建成了全省首個移民青年創業孵化園,搭建了移民創業就業、移民村農産品電子商務和農業優勢産業技術推廣的三大平臺,以創業帶動移民安置,以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模式拉動産業優化。宜昌移民青年創業者協會會長韓榮華介紹説:“成立移民青年創業協會的初衷就是要用年輕人的觀點來打造一個創業的平臺,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流一些創業經驗,可以抱團申請培訓,了解更多創業者的動態。”

  移民青年孵化園不僅為移民青年在內的農民工、大學生搭建創業平臺,同時也為移民子女、家屬以及與移民經濟相關的企業提供服務。符合條件的青年創業者在通過一系列考核後,即可獲得免費的辦公場所、職業培訓和相關的創業指導、法律諮詢等配套服務,整個審批過程最快只需一週時間。這些“免費午餐”的必要前提就是和“移民”有關。

  自2011年以來,全市進行了10多萬人次的移民技能培訓,幫助2300多人實現創業,2萬多人穩定就業。從秭歸縣城進入大城市工作的韓玉蘭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名80後的三峽移民,去年年底她帶著自製的手工姜糖進駐創業園,並獲得了免費的辦公場地,開辦了産品展示店。但對她來説,最大的收穫是專業的經營指導。玉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玉蘭説:“我們來(孵化園)之前只懂得賣貨,對於我們品牌或者公司來説沒有一個規劃。園區會定期請一些專業的行銷、企業培訓的老師給我們做專業的培訓。進入園區以後,特別這個(展示)店開業以後,我們心裏就有了具體的規劃,知道公司朝什麼方向發展,品牌如何去經營。”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