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地即將舉行“漢字三千年”中國文物展
“漢字三千年”中國文物展的宣傳冊
記者會現場
媒體招待會上展出的展品複製品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朱曼君):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一場名為“漢字三千年——漢字的歷史與美”的中國文物展即將在日本多地展出。漢字是中日間特殊的文化紐帶,日本人究竟如何評價漢字?漢字又在兩國交往歷史中扮演了怎樣重要的角色?
9月20日,日本多家美術館、博物館聯合在東京召開記者會,介紹即將在日本五個城市巡迴展出的“漢字三千年——漢字的歷史與美”布展情況和展覽的重要看點。展覽第一站——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五木田聰説:“中國和日本共同擁有漢字文化,這一點意義深遠。漢字具有豐富的表意性、藝術性,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遺産。能夠正確理解漢字的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漢字不僅在文學中,同時在包括書法在內的藝術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説,漢字是我們的生活、社會和文化等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京富士美術館藝術部部長平野賢一具體介紹了展品的情況,他説:“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漢字,是中華文明孕育的古代文字。漢字誕生以來過去了3000多年,但漢字在每個時代都以最符合時代的方式被表現出來。每個時代的人都會在追求漢字的易讀性、易寫性和美感的同時,懷著愛意使用漢字。漢字在古代就傳到了日本不僅作為語言,也以文物和藝術品的形式流傳,對我們的生活、思想、制度和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次展覽會將展出被譽為最古老漢字的甲骨文在內的110件文物,這其中包括23件中國一級文物。”
京都大學中國文字學家阿辻哲次説,本次展覽和以往文字展的最大不同在於,雖然展覽主題依然是漢字,但希望參觀者可以更加關注漢字在不同載體上表現出的不同姿態和風韻:“3000年來,中國和日本僅僅是改變了字體,其實一直是在使用同一種文字。這樣的文明,放眼世界也只有中國。這次展覽的最大看點在於展出的不僅僅是文字的拓本和照片,還有那些刻有文字的實物。紙有兩千年的歷史,而漢字卻有3300年的歷史。誕生紙張之前的1000多年的漢字文化,本次展覽中各位可以親眼觀賞。”
作為和中國一樣廣泛使用漢字的國家,日本學者對中國文物的關注視角獨特,解讀細緻入微。學習院大學中國古代史教授鶴間和幸就特別關注兵馬俑上出現的文字。他説:“兵馬俑以前都是作為考古資料,而這次卻作為文字資料展出。在兵馬俑上刻著製作工匠的名字——一個‘不’字。現在已經發現了大約80個人的名字。通過這樣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兵馬俑是些什麼人製作的。秦征服了東方,並把那裏的工匠帶回秦都製作各種東西,這其中就包括8000多個空前絕後的等身大的兵馬俑。這些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製作兵馬俑的?他們是如何組織起來的?做完兵馬俑之後,他們又被埋葬在了哪?如此可以從文字的角度重新審視兵馬俑,對於我來説,也是一件十分興奮的事情。”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參贊陳諍希望“漢字三千年”中國文物展可以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文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漢字對於中日兩國就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漢字不僅記載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和歷史,也對東亞各國、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流和東亞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本次展覽可以增進日本人民對於漢字的了解,加深他們對於漢字的喜愛,並以此促進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促進中日民間友好。”
據了解,此次展覽將先後在東京、京都、新瀉、宮城和群馬等地的五家美術館和博物館展出,布展時間從2016年10月20日至2017年9月10日,長達將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