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中央深改組送來哪些民生大禮包

2016-09-25 15:26:32|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楊磊

  貴州省的肇興侗寨,每當夜幕降臨,能歌善舞的村民們都會聚到寨子中心,拉開“醉美肇興”侗族表演的大幕,唱響一曲曲高亢動聽的侗族大歌,為遊客呈現精彩的侗族歌舞。

  “這幾年,侗寨大力發展旅遊,村民的日子好了起來,但放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祖祖輩輩住在肇興鎮的陸昌華説,近年來,肇興通過融資、貸款等方式共投資4.5億元進行45個相關旅遊項目的建設,發展侗族文化旅遊。

  9月24日,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1000天,在此期間,與民生相關的保障制度日趨完善,在扶貧、醫療、創業扶持等方面都打出了多套組合拳,老百姓收穫了豐富的“民生大禮包”。

  侗寨靠風景富起來

  旅遊的發展改變了肇興侗寨居民的生活,陸昌華的大家族都是受益人。

  陸昌華家中有4個勞動力,在侗寨發展旅遊産業之前,他們基本靠種地為生,自給自足,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

  這幾年,旅遊産業逐漸在侗寨興起,陸昌華一家在寨中開設了民宿旅店,一下解決了家中兩個勞動力的就業。2013年,政府部門對肇興侗寨的旅遊開發進行規範式管理,其他兩人也有了新工作,“現在人均年收入比搞旅遊之前翻了近8倍。”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加強貧困地區旅遊資源調查,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依託貧困地區優勢旅遊資源,發揮精品景區的輻射作用,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對此,《意見》提出的“時間表”是:到2015年,扶持約200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到2020年,扶持約600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

  對於69歲的侗寨村民陸振才來説,“生活水準改善,才是最實在的幸福。”

  “就在幾年前,寨裏甚至都沒有像樣的道路,侗寨再好的風景也留不住遊客。”陸振才説,過去鄉親們大都只能靠種植水稻和油茶為生,每月收入100元左右。那時,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寨子的路會變得那麼平坦漂亮,自己在家中能看上電視,小孩能用上電腦學習。

  “這一切都得益於旅遊扶貧的發展,讓我們能過上好日子。”如今,陸振才和老伴在侗寨中開了一個售賣手工藝品的小店,每月收入少則1000元,多則5000元。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2015年肇興旅遊接待遊客78.99萬人次,景區門票收入達781萬元,旅遊綜合收入6.32億元。2015年,肇興侗寨5000人口中已有1500人從事旅遊工作,人均年收入在1萬元左右。

  陸振才説:“侗寨發展旅遊業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悠閒,很多老人平時沒事會在鼓樓下唱唱歌,感覺很幸福。”

  返鄉創業熱起來,在家門口也能打拼

  走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周祖輝正在果園裏擺攤賣蜂蜜柚子茶。

  周祖輝是一名畢業于湖南農大的返鄉青年。幾年前,周祖輝返鄉創業,成立了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果脯深加工,公司推出的“蜂蜜柚子茶”皆從村中就地取材。

  近幾年,周祖輝覺得,公司得到了很多來自各級政府的支持,創業的路越走越寬。

  據了解,為加快優秀青年人才培養,提升湖南創新、創業人才競爭力,湖南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計劃,對評出的33名青年創新英才和15名青年創業英才提供支持幫助。周祖輝名列其中,目前他的公司年銷售額上千萬元。

  對返鄉農民工的創業支持,很多地方都在同步進行。

  從年均收入4000元到每年400萬元營業額,對馬毅來説,“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婁山關村,有個“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條街”,50歲出頭的馬毅住在街頭第一棟房子,他還是當地藤編産業的帶頭人。

  近年來,該村有112戶返鄉農民工,通過從事藤編産業脫貧致富。

  此前,為逃離“窮鄉僻壤”的生活,馬毅和村民曾赴廣東打工。後來已做到公司主管的他,在得知當地政府開始扶持藤編産業後,決定回家創業,註冊成立了“遵義市毅豐藤藝有限公司”。

  返鄉創業的馬毅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導他們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推動當地農特産品通過“互聯網+”進入全國的電子商務平臺,拓寬市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馬毅將藤製品放到網上出售,開起了“農村淘寶”,實行“公司+農戶+遠程教學+互聯網”的模式抱團發展,帶領村民一起增收。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和互聯網創業線上線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深化和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工作,推動信息入戶,引導和鼓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帶動返鄉人員依託其平臺和經營網絡創業。

  據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黨委書記彭正偉介紹,近幾年,當地為引導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今年年中,匯川區委、區政府又投資近3000萬元,為板橋鎮返鄉農民工打造“創業創新一條街”,使婁山關村112戶農民工返鄉創業由“打工者”變成“創業者”,為全村456個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

  彭正偉提到,過去大家都是排著隊往外走,現在是迫不及待往家回。今年上半年,外出農民工減少了3500余人,其中婁山關村減少了700余人。婁山關村也從原來的一類貧困村變成了貴州省小康示範村。

  改革拓寬個人發展空間

  “當你走出來,你就沒有政府的庇護、沒有‘鐵飯碗’了,只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為健康事業服務,讓市場接受你。”已經行醫近30年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門診辦公室和客戶中心主任謝汝石,在知天命的年紀告別了傳統醫療體制,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現在的謝汝石是國內首個醫生集團醫療公司嘉德博聯醫生集團的CEO,這個在半年前創辦的組織,現在已有300多名醫生加盟、多點執業。近期,通過與互聯網平臺的結合,還會有更多醫生加盟。“沒有改革的政策支持,我們也不敢走出來。”謝汝石説。

  謝汝石有離開體制內的想法已久,但一直無法下定決心。深改組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讓他有了信心。

  2015年4月,深改組召開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2016年4月,深改組召開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8月,深改組召開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推進醫改再次提速。

  “如果只有我一個人走出來,是起不到作用的。”謝汝石認為,醫療事業需要一個團隊、一個群體共同完成,如果沒有這些改革意見的出臺,大部分優秀醫生還是被各大公立醫院壟斷,病人也只能不斷涌去大醫院,基層醫院的服務水準不會得到提升,醫生的市場化、規範化的繼續教育都無法實現。

  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允許醫生創業的同時在原有公立醫院停薪留職……種種政策措施出臺,大大減輕了醫生的後顧之憂。“我走出來,可以按照社會的需求,或者按照個人的願望來做事情。”

  謝汝石現在充滿了幹勁兒,一邊忙碌著多招募醫生來集團多點執業,一邊奔波于各大醫院尋求資源貢獻與合作,並形成有效的“互聯網+醫生集團”的模式,建立新型商業醫療平臺模式。

  在他看來,國家推進醫療改革,讓醫生和老百姓都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