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養老喘息式服務 從“活雷鋒”到市場化要邁幾道坎?

2016-09-26 15:47:10|來源:北京晚報|編輯:趙妍

  原標題:養老喘息式服務 從“活雷鋒”到市場化要邁幾道坎?

  長期護理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這些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親情與無奈中堅守,每天往返于菜場、醫院、家裏三點一線,枯燥繁重的護理工作讓他們身心俱疲,“歇兩天喘口氣兒”已成了許多護理者的共同心聲。近年來,旨在為長期照顧者提供一個“喘息期”的喘息式服務,正在以各種形式悄然發展起來。但養老畢竟是個複雜的問題,喘息式服務能否讓居民普遍接受還面臨著很大考驗。

  社區養老

  小驛站發揮大作用

  家住東城區的蘇阿姨今年63歲,雖然眼睛有些花,但身體總體還不錯。她有一位90歲高齡的老母親,由於其他子女都住得很遠,多年來老母親一直靠蘇阿姨和她的大姐照顧。老母親與大姐一家同住,與蘇阿姨的家只有一街之隔。從五年前開始,年近七旬的大姐身體每況愈下,買菜、做飯越來越困難,更別提照顧老母親了。於是蘇阿姨五年來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來大姐家為四口人做兩頓飯,晚上照顧老人洗澡、睡覺,白天還要給老母親洗衣服、剪指甲。

  蘇阿姨表示,老母親身體底子好,拄著拐杖能走路,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就是腦子糊塗了,生活不能自理,送到普通的敬老院都不收,能收的又太貴。她告訴記者:“原來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公園打打牌,唱唱歌,現在很少逛公園了。有好幾次,兒子動員我跟他去旅遊,可我一想到老太太這情況,實在是離不開人啊。”

  今年3月,蘇阿姨家所在社區由政府和企業合作,開設了一家社區養老驛站。它由幼兒園改建而成,不僅為社區老人提供餐飲、護理、娛樂等日間照料,還有一個小四合院可供老人短期居住。養老驛站的設施一應俱全,有康復室、棋牌室、視聽室等,器械鍛鍊、唱卡拉OK、看電影、烤電理療全部免費。驛站開業後不久,棋牌室最受歡迎,每天都有老年人在裏面打麻將。

  不過,養老驛站令蘇阿姨最滿意的地方是小時工上門和短期托老服務。驛站提供的上門服務種類非常多,只要撥打電話“95002”,小時工不僅可以買菜做飯打掃衛生,還可以幫老人洗澡、維修家電、疏通管道等,價格基本在30元一小時。蘇阿姨嘗試了幾次,感覺小時工幹得很不錯。“來得很準時,手腳挺麻利,臨走也不問我要這要那的,好像比社會上那些家政公司靠譜兒。”於是,蘇阿姨打算試試短期托老服務。9月初,她和兒子一家三口參加了6天5晚的郵輪遊,這是他們醞釀了一年多的旅行,也是蘇阿姨五年來第一次旅遊。她把老母親送到驛站的兩人間,200元一天,有護工24小時看護,總共花了1200元。旅遊回來的蘇阿姨非常開心:“雖然花點錢,但是好久沒這麼放鬆過了。家門口有個托老所,我就放心多了,萬一哪天我感冒發燒,老太太也好有個地方照顧。”

  陪診服務

  為子女解燃眉之急

  49歲的張先生是一所著名學府的教授兼學院副院長,平日裏帶博士生和研究生,教學任務和教務工作十分繁重,還經常出席各種活動。張先生的母親已經去世,只有一位78歲的老父親獨自居住。老父親雖然腿腳不大靈便,但是生活基本能自理,還能寫書法,上網看新聞。張先生為父親請了小時工專門買菜做飯,即便如此,他每個月也要抽出幾天週末時間回家看看有沒有什麼情況。

  9月的一個週末張先生回家時,老父親念叨這兩天有點腰疼。張先生以為老人白天遛彎時受涼了,便幫老父親烤了個鹽袋,烤完後老父親的疼痛有所緩解,張先生便回到自己家中。誰知第二天一早,張先生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説腰已經疼得下不了床了。當天正值週一,張先生要參加學院的碩士生開題報告會,不能馬上陪父親去醫院。正當張先生急得一籌莫展之時,一位年輕同事告訴他,現在有許多手機APP可以提供專業陪診服務,服務對象大部分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子女替老人預約和下單支付,有專門的護工上門接送老人並負責為老人掛號、解釋醫囑、繳費等。

  張先生一聽喜出望外,很快在同事的幫助下預約了當天下午的陪診服務,並在線支付268元。通過電話聯繫,張先生得知陪診員是護校在校生,利用課餘時間做陪診。在與張先生溝通老人的病情後,陪診員帶著輪椅來接老人,不忘提醒老人帶醫保卡、病歷本,然後把老人送到家附近一所三甲醫院。老人得的是腰椎間盤突出,平時常去這家醫院檢查、開藥,這幾天持續陰雨導致疼痛加劇。在醫院,陪診員幫老人一起做了相關檢查,並幫老人拿藥、排隊繳費,最後把老人送回了家。等張先生下班回家看到父親時,老父親的腰上已經敷上藥膏。

  記者了解到,陪診服務屬於互聯網新興産業,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護士在線諮詢、導診、上門接送患者、陪同就診、代取報告、解釋醫囑、陪伴輸液、協辦住院手續以及免費輪椅等。用戶群大多是工作繁忙的家屬或者在異地無法陪同老人看病的子女,單次陪診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難題

  價格高、怕出意外

  把被照顧者送到機構短期照顧,聘請護理人員到家裏全天護理,家屬趁機放鬆一下,這一類型的喘息式服務在北京已經誕生兩三年。最初的喘息式服務模式是使用者完全免費,但需要滿足一些資質,比如家庭經濟困難、重度失能老人,沒有傳染病,家庭照護人員照護1年以上等。全部服務由政府大包大攬,有些服務人員是志願者,有些是納入政府採購的家政公司人員。

  去年5月1日《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後,喘息式服務模式由政府和服務人員均不計報酬的“活雷鋒”型向市場化轉型,服務類型更加多樣化。互聯網陪診服務等一批完全市場化的應急喘息式服務方興未艾,受到老人家屬歡迎。不過,隨著行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服務費用總體偏高和一旦發生意外後的法律責任問題又凸顯出來。

  蘇阿姨告訴記者,社區養老驛站的短期托老服務確實不錯,但她一個月的退休工資大約3000塊錢,而把母親“託付”在養老驛站6天就花了1200元,對她來説還是一筆挺大的開銷。“我們社區的驛站因為是平房,房間裏沒有廁所,所以價格還算最便宜的。我聽朋友説,條件好些的托老所,基本上一天都要四五百元。”她希望短期托老服務的價格每天不超過100元。

  張先生對陪診服務最大的擔心是服務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他説:“萬一上下樓、上下車的過程中老人摔倒了,責任算誰的?”

  破解

  居家養老形成全市覆蓋

  本月剛剛發佈的《2016北京養老産業藍皮書》顯示,目前,北京正在使用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佔比僅不到兩成,究其原因,除了傳統消費觀念難以轉變等原因外,産業發展水準整體較低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同質化發展讓居家養老企業與家政公司形成惡性競爭。《藍皮書》舉例稱,比如老年人對於陪同看病服務的知曉率僅為11%,低知曉率成為實際使用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障礙。京頤股份和趣醫網董事長李志對記者表示,陪診業務在一兩年內很難盈利,不過三年後,陪診業務的市場將會得到改變。“我們堅信陪診是剛性需求,現階段發展不順利是因為市場還沒起來。”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萬鈞在市人大“養老設施建設專題座談會”上表示,北京市今年將在城六區試點150個養老驛站,在此基礎上,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建成1000個以上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有數據表明,北京96%的老人是在社區和家裏養老,並不是進機構,只有4%左右的老年人到機構養老。養老服務驛站實際就是一個服務平臺,我們給它設計了支持居家養老服務、輻射居家養老服務的功能,這將使96%的老人也能受益。”李萬鈞表示,通過養老驛站與養老機構的結合,北京將實現養老全覆蓋。到2020年,北京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機構床位數將由2015年的38張擴充至40張,其中70%為護養型床位。

  本報記者 張品秋 J229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