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鑫:從三個角度看李克強總理訪美

2016-09-26 20:10:22|來源:中新網|編輯:靳松

  陳文鑫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

  9月18日,中美關係再度迎來“紐約時間”。李克強總理赴紐約出席第71屆聯合國大會系列高級別會議,並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雙邊會晤。此外,李克強總理還會見美國經濟、金融、智庫、媒體等各界重要人士,出席紐約經濟俱樂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對話活動。從中美關係的視角看,李克強總理此訪是中國理念的闡釋之旅、中國擔當的展現之旅和中國信心的傳遞之旅。在美國對華戰略辯論尚未塵埃落定,美國大選如火如荼舉行的背景下,此訪有助於增進美方對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向的理解,達到增信釋疑的目的。

  中國理念的闡釋之旅

  美國對華疑慮加深是當前中美關係面臨的一個新現實。2014年底以來,美國戰略界掀起一場對華戰略大辯論,集中體現了美國的對華焦慮與疑慮。隨著中國實力的進一步增長,美國戰略界對“中國向何處去”不托底、不確定,這構成美國對華疑慮的一個重要根源。美方對中國內政外交政策理解不了、認識不清。中國出臺“一帶一路”、亞投行等舉措和倡議,美方擔憂中國“另起爐灶”,挑戰美國主導的規則和秩序;中國大力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美方也心存疑慮,擔心中國改革有餘,開放不足,尤其對美商在華營商環境頗多關切。對華疑慮與美國大選因素相疊加,很容易給中美關係帶來消極影響。若管控不好,將影響中美關係的長期健康發展。

  李克強總理利用此次赴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系列高級別會議之機,著重面對美國經濟、金融、智庫、媒體等各界人士,以坦誠開放的態度,闡釋中國的國際秩序觀、改革發展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一次成功的對美公共外交。李克強總理此次中國理念“闡釋之旅”對緩解美方疑慮將起到重要作用。關於國際秩序,李克強總理著重強調中國是現行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挑戰者”、“破壞者”。一方面,中國將與各方“共同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來的國際秩序”;另一方面,中國“堅定支持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推動貿易自由化”。這是以事實為依據所做的鄭重表態,也是從中國作為現行秩序獲益者的角度所做的重申。關於改革開放,李克強總理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已經打開的大門不可能關上”,並表示將繼續下大力氣推進政府簡政放權等改革,注重保護知識産權,為外國企業赴華投資創造更加寬鬆便利的營商環境。一句話,中國的改革將有利於外商對華投資,而不是限制其對華投資。上述表態直面美方對華重大關切,向美方發出了中國將在深化改革中發展、在擴大開放中發展、在維護和平中發展的積極信號,得到美國有識之士的肯定。

  中國擔當的展現之旅

  隨著實力的提升和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增強,中國越來越有能力和意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向國際社會展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不久前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中國與各方就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達成杭州共識。李克強總理此訪則聚焦全球可持續發展和難民問題,發出中國聲音。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是聯合國事業的堅定支持者。李克強總理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主持“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努力改造我們的世界——中國主張”座談會,出席聯大解決難民和移民大規模流動高級別會議及難民問題領導人峰會,就應對全球性挑戰提出務實舉措,決定向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專門用於應對難民問題的人道主義援助,獲得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國際社會點讚。

  而從中美關係的角度看,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表現出來的擔當,也為中美關係的發展注入正能量。近年來,全球治理層面的合作是中美關係的一大亮點。從全球經濟到氣候變化,從全球反恐到核不擴散,中美在全球治理層面的合作史無前例,為兩國關係的長期發展持續注入動力。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問題和挑戰,西方大國獨木難支,疲於應對。中國的參與對應對全球性挑戰,加強全球治理至關重要。美國亟需中國在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扮演更重要角色。此次針對難民和移民大規模流動問題舉行高級別會議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的首次,中國積極參與其中,並積極配合西方國家倡議的難民問題領導人峰會,展現了中國的擔當,也延續了中美在全球治理層面合作的態勢。

  中國信心的傳遞之旅

  李克強總理此行的另一大成就是傳遞了中國信心。當前,西方反全球化、民粹主義思潮興起,保護主義盛行,給世界經濟的發展平添更多不確定。李克強總理通過與美國政、商、學界對話互動,傳遞了中國對全球化的信心及對自身經濟發展的信心。李克強總理強調,“當前出現的逆全球化思潮只是全球化進程中的階段性曲折”,“相信全球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是歷史的潮流”,而“世界潮流是向前的”;中國將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推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並繼續實現經濟的平穩增長。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當下,李克強總理的表態無異於為全球化進程注入一劑強心針。

  最後,李克強總理也傳遞了中國對未來中美關係的信心。近年來,有關中美關係的負面聲音此起彼伏,“臨界點”、“十字路口”、“修昔底德陷阱”等詞彙成為描述中美關係的常用語。在美國大選背景下,人們對未來中美關係的看法更趨於負面。李克強總理“不管誰上臺,中美關係一定會向好”的表態,既是對關係正常化四十多年來中美關係發展史的深刻認識,也表達了對未來雙方有能力管控分歧的信心。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組雙邊關係,其如何經營、如何管理,既無先例可鑒,也無現成的答案可循。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中美關係,可能柳暗花明;以悲觀的心態去定位中美關係,也可能導致預言自我實現。中美相向而行,積極向前看,妥善解決分歧,兩國關係的長期穩定便切實可期。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