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媒體分論壇 共商搭建民心相通之橋

2016-09-27 22:13:5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圖片默認標題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臺長胡邦勝在媒體分論壇上發表講話。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張昀、石晶):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26日至27日在中國陜西西安舉行,本次研討會以“一帶一路——共同的記憶和共贏的發展”為主題,分為主論壇和智庫分論壇、媒體分論壇和企業分論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家媒體代表參加了媒體分論壇,以搭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橋梁為主題進行了探討。

  在分論壇的交流中,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重量級國家媒體,以及庫恩基金會、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美國彭博新聞社等海外媒體的高層人士就媒體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好作用等問題坦誠地交換了意見。

  新華通訊社副總編輯周宗敏提出,需要用歷史眼光與豐富的創新手段來處理“一帶一路”的報道問題,“面對‘一帶一路’偉大實踐,深入現場是時代和使命的召喚,多看看‘一帶一路’建設現場,多領略沿線國家的風土民情,帶著真情實感去感受當地民眾的心聲和‘一帶一路’帶來的點滴改變,才能寫出細膩感人的優秀新聞作品,才能營造民心相通、文化包容的良好環境,向世界傳遞一個不斷發展,為沿線國家人民帶來福祉的‘一帶一路’。”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臺長胡邦勝總結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來媒體面臨的五大挑戰,同時還給出了應對之策,他從傳播理念、傳播機制、傳播內容、傳播管理和傳播格局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建議,他説:“要突出合作傳播,各國媒體之間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在人員交流、信息採集、新聞發佈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合作傳播,共同發聲。從傳播內容上,應當遵循‘一帶一路’的宗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等經濟信息的傳播,特別是強化民生方面的報道,不被西方國家的政治化所干擾。從傳播格局上,要推動建立公正、客觀、平衡的國際傳播秩序。”

  他特別強調,要尊重社交傳播媒體的背景,向世界展示“一帶一路”的建設成就,多做客觀的事實報道。

  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新聞系教授德米特裏·斯特羅夫斯基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兩國關係雖然密切,但俄羅斯媒體卻沒有對中國進行全面、深入報道,這就使俄羅斯民眾對中國的了解嚴重不足,甚而懼怕中國:“我非常誠實地説,在俄羅斯,很多人怕中國人,他們不了解中國人,他們認為中國人是在他們日常認知以外的,他們平常根本不會去想中國的事情。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社會、政治等方面的快速發展,讓俄羅斯人猛然間意識到,中國取得了那麼大的成就,而這是多麼令人不解。在我看來,這就是單一、片面的信息,這樣的信息就讓俄羅斯人對中國人充滿了不安。”

  鳳凰衛視評論部副總裁、資深評論員何亮亮提出,要用西方人比較熟悉的方式來宣傳“一帶一路”戰略,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確實是一個比馬歇爾計劃更為偉大、更為宏偉的戰略,這需要媒體人要做很多工作。作為中國的媒體,我們可以試圖從西方人,包括中國的對外宣傳,試圖從西方人比較熟悉、比較了解的典故或者方式,向他們做一個説明。這樣的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

  與會嘉賓各抒己見,現場氣氛非常熱烈。論壇主持人、華譽諮詢有限公司總裁沙學文最後總結説,記者是觀點的傳播者和推動者,“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需要媒體人的努力,因為記者是民眾觀點的塑造者:“當今世界,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夠影響外國人的就是媒體。所以媒體既可以更清楚明瞭地給外國民眾解釋‘一帶一路’會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也可以把這件事搞砸。所以媒體是有力量的——‘一帶一路’的命運掌握在民眾手中,而夾在政府與媒體之間的正是媒體。民眾的心意其實都是被媒體左右的,因此‘一帶一路’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就掌握在媒體手中。”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