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美媒稱中國借"天眼"向科學強國邁進 不計較經濟回報

2016-09-27 13:31:41|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顏觀潮

  原標題:美媒稱中國借"天眼"向科學強國邁進 不計較經濟回報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道 美媒稱,當數百名工程師和建築工人開始爬上凹凸不平的山丘,在中國西南部一個碗狀的深洼地裏組裝一台巨型望遠鏡時,貧窮的中國村民們有時會悄悄爬上陡峭的山坡,目睹本國最新的科技奇跡。

  向宇宙展示中國雄心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25日報道,66歲的村民黃彰榮(音)説:“我們以前從來沒見過這種東西,完全想像不出來。這是一個大圓頂,像一口大鐵鍋。”

  報道稱,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經過五年多的施工,這臺望遠鏡于本25日正式啟用,中國國家電視臺對此進行了喜氣洋洋的報道。修建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目的是為了把中國的科研雄心投向宇宙深處,為國家帶來激動人心的發現和類似諾貝爾獎之類的榮譽。這臺望遠鏡坐落在貴州省一個景色秀麗但貧困的地區,是中國躋身世界科學強國計劃的一種體現。

  天文學家們將利用貴州的射電望遠鏡來測繪宇宙的形狀和組成。依靠其巨大的面積和懸挂在上面的可移動探測器,這臺望遠鏡能夠比其他較小的望遠鏡更快、更深、更徹底地探索太空。

  中國官方媒體最近報道説,建造FAST耗資約1.8億美元,雖然從它的大小來看,這個數額似乎有些過低。

  報道稱,中國人搞科研往往被看作是為國家的經濟和軍事擴張而服務,堅定地追求實實在在的回報。但這臺望遠鏡表明,中國政府也願意花費重金在某些研究領域讓中國躋身全球前列,雖然這些研究除了知識和聲望外,很少帶來直接回報。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何子山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天文學是‘純’科學的一種最高表現形式,它沒有多少直接的實際好處。這是一種奢侈,只有最先進的經濟體才能享受。”

  中國在前幾個世紀受西方欺辱的歷史更加堅定了中國人的一個信念:對任何現代化強國來説,科技實力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早在古代,中國人就擅長研究天文。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張承民在接受採訪時説:“現在我們正迎頭趕上,我們希望通過復興天文學來重現祖先的榮耀。中國不僅是個經濟大國,它也正在成為一個科學大國。”

  已成功接收太空信號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9月25日報道,中國開始測試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可能發現什麼?

  報道稱,中國正在展開探索行動,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宇宙及其起源,或許還能發現外星生命。

  中國已經開始測試FAST,並在25日為這一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舉行落成啟用儀式。雖然中國科學家還要在未來的三年裏測試、調整和校準這一望遠鏡,但它已經有了一個發現。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錢磊表示,這臺望遠鏡已成功接收到來自1351光年外一顆脈衝星發出的脈衝信號,預計這臺望遠鏡將發現數以千計類似的信號。

  報道稱,該望遠鏡表明,中國正日益渴望在科學和太空領域成為超級大國。不過,中國也強調在探索太空、甚至發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與國際科學界合作的重要性。

  錢磊向中央電視臺表示:“FAST的最終目標是尋找宇宙發展的規律。理論上,如果存在外星文明的話,那麼他們發出的無線電信號應該類似于我們在脈衝星靠近時能夠接收到的信號。”

  報道稱,這臺射電望遠鏡由4450塊面板拼裝組成,坐落在中國南部貴州省平塘縣的一處天然洼地。這臺鍋形望遠鏡周圍環繞著屬於喀斯特地貌的綠色山坡。據《紐約時報》説,這是建造射電望遠鏡的理想環境。喀斯特地貌可以為射電望遠鏡提供天然屏障,以免地球上的無線電噪音和氣流干擾來自太空的信號。

  全球第二大射電望遠鏡、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也建在類似環境中。這兩台望遠鏡的工作方式大致相同:探測宇宙電磁輻射。

  7月FAST建造完成後,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南仁東曾表示,射電望遠鏡就像是一隻靈敏的耳朵,能夠分辨宇宙中有意義的無線電信號。

  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天文學家埃利亞斯·布林克斯稱,FAST望遠鏡最擅長探測中性氫,“這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也是形成恒星的原料”。

  報道稱,中國也希望利用這臺射電望遠鏡來尋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跡象。在過去的60年裏,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努力依然毫無結果。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