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互聯網+自行車"模式大熱 出行最後一公里能否解決?

2016-09-28 13:58:3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鄧晨曦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柳青):似乎一夜之間,互聯網+出行領域又多出一個新的成員,自行車。曾經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出行工具,搭上移動互聯網的東風,在上海、北京一經推出,迅速受到熱捧,日前滴滴投資共享單車ofo更是讓這個領域成為下一個“風口”候選。然而,上線數個月,自行車軟硬體損耗嚴重、定位不準、甚至伺服器宕機導致無法租車的消息也在提示著這個新生事物的隱憂。

  對於生活在城市裏的通勤族來説,不管是工作還是回家,出了公共交通工具再到目的地的一段路一直是個難題。走起來太遠,打車又不划算。市政自行車出現之後,的確解決了一部分需求,但是必須找到樁才能還車又是個大問題。入秋以來,上海、北京街頭多了許多橙色的自行車“摩拜單車”,不用辦卡,沒有停車樁,GPS找車,掃二維碼解鎖就能騎走,還是自動計費。這種移動互聯加自行車的模式一經推出就在朋友圈大受熱捧。家住北京立水橋的葛先生説,掃碼就能騎車,解決了他出行中的很多麻煩:“有的時候我會坐地鐵去拜訪客戶,但是地鐵站到客戶那裏也有一段距離,打車或者做公交車有時候會堵車,都不是很方便,但是在地鐵站旁邊有這種自行車的話,手機APP一刷,我就騎著自行車到客戶那兒,也就是幾分鐘的距離,很快。”

  號稱自行車界的UBER,摩拜單車從一推出就在輿論中保持著高熱度。事實上,早在2015年9月,一款名為“ofo共享單車”的創業項目在北大上線。運行一年多以來,京滬兩地許多高校裏都有這款小黃車的身影。日前滴滴出行宣佈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ofo。消息一齣,引發各方熱議。ofo品牌公關總監李澤堃表示,目前還不方便透露更多滴滴投資的細節,但是對於ofo來説,將會用這筆投資提升服務,而滴滴的平臺優勢也將會ofo的發展有諸多益處: “對於ofo本身來講,會盡一切努力升級軟硬體服務,以及整體的服務體系,另外一部分是我們會跟滴滴産生非常深度的戰略合作,從技術上,數據上,大數據上,從整體的移動出行生態上,從出行的協作上,舉個例子,比如説在未來用戶可能在滴滴出行的平臺上可以使用ofo共享單車的服務。”

  與摩拜單車目前主要是自主研發、製造和在城市投放自行車不同,ofo希望傾向於收購二手車和部分學生捐助,以服務高校內師生為主。根據此前公佈的數據,截至目前,僅在上海,摩拜就已經投放了上萬輛自行車,而根據滴滴宣佈投資ofo的公開聲明,ofo上線至今已有近7萬輛共享自行車,總訂單超過1500萬,日訂單超過50萬。易觀互聯網交通出行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張旭表示,所謂的“最後一公里”難題是目前出行互聯網出行行業都在瞄準的機會,這也是“互聯網+自行車”能夠迅速打開市場的主要原因。不過,任何一種單一的模式都不可能完全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這個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它能夠覆蓋原本使用專車、計程車等頻次較低的那些群體,實際上也與非碳出行有很大的關聯度,至於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我覺得它與專車、拼車等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單以互聯網單車解決,還是需要其他的互聯網交通出行産品協同。”

  快速發展過程中,“互聯網+自行車”模式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顯現。9月19日,北京、上海同時出現了摩拜單車無法開鎖的情況,雖然在第二天,摩拜就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不少用戶不滿的聲音還是出現在了網絡上。而比起服務網絡宕機,層出不窮的盜車、毀車、以及損壞車身二維碼等事件更是讓輿論質疑,“互聯網+自行車”到底是不是一種值得信賴的出行方式?張旭認為,在短期內,這個模式中最大的軟肋就是車輛的高損耗,而改進技術、改善信用環境都可以成為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自行車本身就是易損耗品,可以通過訂制化自行車讓其使用更加堅固的部件,來解決這個問題。確實是需要投入比較大的資本,但是我更希望能夠通過第三方徵信體系來完善單車租賃環境,從根本上避免消費者破壞自行車,我覺得才是更加重要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