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小蘋果帶來大發展 “致富果”引領洛川老區奔小康

2016-09-28 09:32:5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徐藝源

圖片默認標題

在洛陽村蘋果標準園,喬月英正在採摘蘋果。攝影:聶崢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聶崢):“過去種莊稼一年收入不到5000元,連生活都維持不了;我們老兩口種了一二十年蘋果之後,現在能有十幾萬的存款呢。”提到自己種的蘋果,56歲的洛川縣舊縣鎮洛陽村村民喬月英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喬月英只是洛川脫貧致富的代表之一,洛川農民靠種蘋果已實現連續四年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汁多味美的蘋果,早已是洛川縣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洛川縣位於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因1937年中共中央在這裡召開的“洛川會議”而名垂青史。現如今,這個陜北小城因為蘋果享譽中外。目前全縣蘋果生産基地總面積50萬畝,農民人均種植面積3.1畝,居全國之首。果品取得了加拿大、英國、泰國、澳大利亞等八國出口認證,出口東南亞、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鮮蘋果達10萬噸,出口增值2億元。

  建園栽植 增強標準化管理

  正值金秋收穫的季節,走進洛陽村的蘋果標準園,記者看到一排排果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蘋果。喬月英告訴記者,她家在園裏有7畝果樹,長勢都很好,眼瞅著就要採摘了,根本不愁銷路。

  但是在1996年至2005年,洛陽村曾遭受冰雹災害,蘋果品質大幅下降,群眾收入連年下滑。當地政府迅速調整發展思路,2007年建立了蘋果標準示範園,又于2012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二次間伐”,使每畝種植的果樹由原來的28株降為14株左右。樹枝舒展了,院子通風透光了,果農發現勞動強度也降低了,果園結的果子品質也更好了。

  洛陽村可謂進行了一場“園藝革命”,蘋果標準化水準達到全國先進。洛川全縣50萬畝蘋果全部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蘋果)原材料生産基地認證,果園效益大幅提升,全縣60%多的果農年均收入達10萬元以上。

  果品深加工 提升産業水準

  在洛川鮮果交易中心,記者看到果汁、果醋飲、蘋果脆片、果酒等蘋果開發的系列産品琳琅滿目。據記者了解,洛川縣全縣目前建成的5家果醋飲加工企業生産能力達到4000噸,産品銷往省內外多地。

  除了蘋果開發的食物,還有一樣“蘋果”元素的産品格外吸引記者的注意——蘋果樹皮畫。洛川天然蘋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同淑霞告訴記者,這種工藝品利用廢棄的蘋果樹榦及樹枝上的皮層,經過15道純手工工藝流程而製成,不僅拓展了旅遊市場,而且帶動了果農持續增收。

  電商扶貧 拓寬銷售渠道

  有生産和加工,就必然有銷售。而提到銷售渠道,就必須要説到洛川的電子商務模式。為拓寬銷售渠道,洛川縣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果農和大學生積極開拓以網絡化經營為主的新型果品經銷,與阿裡巴巴合作的農村淘寶店正在全面建設中,成為洛川蘋果銷售的重要渠道。

  據悉,目前洛川全縣已發展電商、微商230多家,退伍軍人陳飛龍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陳飛龍開啟了電商模式,通過微信朋友圈賣掉了早熟的嘎啦蘋果,後來又開了自己的網店,短短3個月就賺了近10萬元,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