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紅美食”因無證照無奈告別 “觀眾”觀點不一

2016-09-28 10:24:3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趙妍

  原標題:“網紅美食”因無證照無奈告別 “觀眾”觀點不一

  阿大蔥油餅的事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秋天,同樣因無證照經營,而被責令停業的“夢花街餛飩”。

  這家被網友評為“上海灘十碗最好吃的餛飩”之一的人氣美食,因入選《夢想改造家》節目,經過重新裝修“脫胎換骨”,並上了電視,結果被周邊居民舉報無證照經營,最終在經營了22年後無奈和大家告別。

  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靜安別墅。2013年,靜安區多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集中整治靜安別墅“居改非”,清退110余戶無照經營戶。其中,既有開了20多年的“弄堂小餛飩”,也有在年輕人中流行的“絲襪奶茶”。

  對於這類“網紅美食”因為無證照問題而無奈告別的話題,“觀眾”很容易站成兩隊。

  一隊認為,這些美食已成為許多人的記憶,因無證照而被取締,實在可惜;甚至有人評論説,有證照卻不重視食品安全的,大有人在,為何偏偏要拿“蔥油餅”和“餛飩”開刀?還有人認為,既然阿大無證照經營了十幾年,監管部門早幹嘛去了?

  另一隊卻認為,無證照經營,法理不容,違法經營的美食,無論味道有多好、安全管控得多好,也不能縱容。如果默許甚至鼓勵這種現象存在,那對於其他合法經營者而言,豈非不公平?

  面對這種社會治理難題,專家也看法不一。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傅鼎生就堅持認為應該禁止“居改非”,“我們有100個理由支持業主‘居改非’,如降低經營門檻、提高就業率等,但也有100個理由説你不能開!”他説,法律賦予人們權利的時候,一定有邊界,個人的權利不能影響別人的權利。在看待上述事件時,很多人沒有設身處地站在周邊居民的立場來思考問題。當每天要面對濃重的油煙,以及垃圾、污水,甚至還存在治安隱患時,大家就未必認為取締那些美食是“可惜”的了。

  “情法之間的兩難能否平衡,更能反映相關部門的管理水準。”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楊雄認為,無證照經營確實該取締,但對於自力更生解決就業的困難人群,監管部門應多些鼓勵和引導,少些“一刀切”。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居改非”中的美食,其實是一種上海的商業傳統,舊時二樓住家、一樓做生意的業態很普遍,特別是老城廂的商居混合樓,蘊含著上海城市繁榮的基因。這種隱藏的情感紐帶,恰恰是許多消費者喜愛“弄堂美食”的關鍵因素。正因如此,如果監管部門在處理這類社會矛盾時,過於雷厲風行,很容易遭到詬病,因為許多人會感覺自己的情感寄託被“斬斷”了,就容易産生牢騷、抱怨。

  陳璽撼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