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該重新評估國家安全環境
朝鮮再次核試,引發國際社會新一輪譴責與反制。朝鮮或許有理由感到不安全,但必要的防務是否就得有核武?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同情朝鮮的經濟處境,不主張朝鮮發展核武,但對這一朝鮮的根本安全關切,很少能給出有説服力的回答。
首先,朝鮮是否面臨泰山壓頂的傳統安全壓力?稍有常識的人們都知道,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即將採用武力攻擊朝鮮。朝鮮的“世敵”韓國隨時準備迎接來自朝鮮的攻擊,而非主動出擊,迫使朝鮮摧毀韓國首都圈。一個沒有核武器的韓國,不具備首先攻擊朝鮮的勇氣。
美國又會首先攻擊朝鮮嗎?上世紀50年代爆發的那場朝鮮戰爭,在戰端開啟時美軍並不駐紮在半島,當時它沒有率先發起對朝鮮的進攻。美國從日本抽調軍隊進入半島,應是出於援助韓國的考慮。目前美國確實在韓國駐軍,但很難想像這是為尋覓戰機伺機對朝鮮首先動粗。20多年前美國從半島撤出核武器,不應被看作是在增加對朝威脅。奧巴馬或許正在考慮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新政策,這也不應被視為增加威脅。美國確實擁核,就如俄羅斯和中國擁核,但要是美國因此敢於唆使韓國對朝鮮先發制人,不知美國面對一個有核的朝鮮能夠因此得到什麼好處?
朝鮮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加速核武器爆炸試驗,其邏輯令人難以理解。朝鮮並不面臨迫在眉睫的威脅,且國際社會對其核試採取既有原則也具克制的反應。這種情況下,朝鮮繼續一意孤行,只能説明它的安全理念非同尋常,它在進行一場朝鮮特色的安全博弈,試圖以小博大。但它能成功嗎?
朝鮮或許認為每個國家都有權利發展核武,且核武是強國標配。然而,這種觀念站不住腳。人類歷史上確實出現過一些國家擁核:美國發展核武是為了對付德日法西斯可能發展核武;蘇聯發展核武是為了制衡美國核武;中國發展核武是因為面對美國核武訛詐。確實,韓國正在引進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但“薩德”根本不能防範朝鮮更有殺傷力的常規火炮攻擊,朝鮮發展更為強大的核戰力只會激起對手跟進,到頭來未必取得絕對威懾能力。
其次,如果朝鮮此刻的國家安全並不十分需要核武,那它接二連三的核試就或許有其他考量——或者提升朝鮮政權在經濟不振情況下的國內威望,或者在東亞合作大戲連臺的時候不忘多刷自我存在,抑或向美國傳遞一個“世界更加不安全”的信息,並間接給特朗普助選。無論出於何種動因,朝鮮都不易如願。
發展核武勢必分散朝鮮經濟發展的有限資源,而不良的經濟發展不利朝鮮政府凝聚人心。東亞和世界正在熱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朝鮮核試鬧出的動靜無法蓋過地區合作的主旋律。朝鮮正當的安全應受尊重,但它試圖以擁核的既成事實迫使國際社會予以接受,頗有一廂情願之勢。其實,即使是特朗普上臺,也未必感謝朝鮮助選。美國不是沒有進行戰略妥協的過往,但那要看是在何種時空,為何目的。特朗普或許不是那種在核武威脅下能夠妥協的人物。
我們必須正告朝鮮:如今發展核武,未必增加內部安全,更難脅迫世界妥協。(沈丁立 復旦大學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