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圻:尋找與世界對話的文化“公約數”
時間若往前倒推兩年,或許還有不少人在質疑,貴陽市花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修建孔學堂真的有必要嗎?這座總建築面積近十五萬平方米的“學堂”究竟能夠發揮什麼作用?
自2013年1月1日對外開放以來,370多場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在這裡舉辦,13萬聽眾造訪;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精彩紛呈;中外國學名家紛至遝來,國內外知名高校、學術機構爭相入駐……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評述:“這個廟會不一般,這個學堂不簡單……”
“去孔學堂聽講座”“到那裏過中秋”……四年不到的時間,孔學堂以自己的方式,建構起了貴陽乃至貴州的文化新地標。質疑聲漸退,孔學堂在社會各界已然聲名鵲起。
9月26日,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在孔學堂開幕,這是孔學堂又一次“牽手”高規格的文化品牌活動。在接受媒體記者專訪時,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黨委書記、理事會理事長徐圻表示,孔學堂將努力打造成為貴州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成為構築貴州“精神高地”的重要支撐。
復興非復古 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
孔學堂的功能,首在教化、傳播。自落成起,傳統文化公益講座便成為其傳播國學、教化人心的重要載體之一。而370場公益講座持之以恒的背後,也藏著孔學堂價值觀的不斷深化。
“我們講的文化復興,絕不是簡單的復古。”對於“古為今用”,徐圻更關注“今用”,“不僅要講老祖宗的東西,更要思考其當代價值何在。”
因而在傳統文化公益講座的開展上,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拓寬師資渠道、引進優質資源、深化講座內涵、提高講座品質。
今年中秋,孔學堂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系列主題活動,貴州大學教授王曉衛為市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中秋詩詞的欣賞與誦讀”的講座。活動還設有“中秋品茗”茶藝展演,其中穿插有評書、茶藝表演、書法現場表演、香道表演、茶玩講座、民樂演奏等活動。為了增強活動的互動性,孔學堂還專門邀請市民參加“月作團樂·餅新制得”現場製作月餅及遊藝活動……五百餘位市民讚不絕口:“孔學堂裏過中秋,好玩又長知識。”
在孔學堂,有著琴棋書畫詩禮的“新六藝”。六間教室,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學習體驗教育活動。2015年,前來參觀學習、體驗教育的學校達175所,參觀學生共計17500余人。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徐圻説,“目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孔學堂的這一探索實踐,恰恰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下傳承教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路徑。
“對話”世界 尋找文化交流的“公約數”
近來,徐圻的工作並不輕鬆,行程排得滿滿噹噹。幾天之後,他將作為中方代表團團長,飛赴希臘羅德島參加“文明對話”——世界公眾論壇的中國圓桌會議。而這也是徐圻第一次以貴陽孔學堂負責人的身份參與這場高規格的世界對話。
在當天上午舉行的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在孔學堂開幕式上,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遺産保護中心主任連輯感慨“兩岸同源,一衣帶水”,這背後,以方塊字為紐帶的文化本體之間的積澱和共鳴,所産生的力量不言而喻。
“文化的交流,開放尤為重要!”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徐圻的“方法論”不難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如何“走出去”乃至於走向世界?他認為,交流、互動、取長補短是關鍵。
在過去的一年中,孔學堂舉辦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孔學堂分論壇、四季論辯大會、“世界的孔子·國際漫畫大賽”等影響廣泛的文化活動;承辦第三屆中國儒學社團聯席會議暨儒家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研討會、首屆孔學堂國學圖書博覽會,參與承辦“哲學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海峽兩岸校際學術研討會、第四屆江南文化論壇……立足於這樣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會議,孔學堂備受國內外矚目。
用徐圻的話説,孔學堂是在尋求一種平等的、對話式的文化交流的“公約數”。這位致力於中西方文化對比研究的學者型管理者談到,尤其是站在國際視野的高度,這個“公約數”,對於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徐圻説,這是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的使命和職責。
孔學堂教化、傳播、學術研修等領域的功能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推崇
後記·初心不忘
再談質疑,徐圻説,“心裏打鼓”的人少了,現在基本上已經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孔學堂教化、傳播、學術研修等領域的功能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推崇。
存在即合理。徐圻思考的是,如何讓孔學堂這個“合理的存在”更加普適,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對當下更具指導性。
未來,孔學堂將一如既往地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以內容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建好辦好用好這一重要平臺,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使孔學堂真正成為貴州的“精神高地”,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的研學基地和國內外儒學專家的嚮往之地。(多彩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