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秀山岑溪鄉桐木村“第一書記”宋亞軍 “宋文人”扶貧記

2016-09-29 17:08:20|來源:華龍網|編輯:鄧晨曦

  秀山岑溪鄉桐木村“第一書記”宋亞軍 “宋文人”扶貧記

  宋亞軍(右二)到貧困戶家中走訪,詢問近況。

  記者栗園園攝

  2015年11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文聯秘書長宋亞軍,擔任岑溪鄉桐木村“第一書記”,參與脫貧工作。

  宋亞軍平時愛好寫詩和小説,出過詩集,曾獲第五屆重慶市少數民族文學獎。這樣一個文人,如今卻帶領著桐木村村民逐步擺脫貧困,並有望于明年初實現整村脫貧。

  “門外漢”的“笨”辦法

  初到村裏時,宋亞軍選擇了挨家挨戶走訪的“笨”辦法,來摸清貧困村的家底。他用了一個月時間,去老黨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貧困戶家中走訪座談,召開群眾大會,徵詢他們對脫貧的意見、想法。

  他還製作了“第一書記聯繫卡”,將自己的照片、電話號碼、服務承諾等信息印製在卡片上,發到全村270余戶村民手中。土地復墾政策、醫療救助政策、殘疾人評級、高山生態扶貧搬遷、低保戶評議……群眾的每一項疑問、訴求,他都盡力為村民解答、解決。

  楊老橋一家,是村裏人公認最窮的一戶人家,也是低保戶。楊老橋從小一隻眼睛失明,妻子患有癡呆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家人生活得很艱難。2016年2月4日,楊老橋的妻子在烤火時,不小心把房子燒了。災情發生後,宋亞軍與駐村工作隊員們立刻與縣殘聯取得聯繫,爭取到殘疾人房屋援建項目。並利用微信平臺,將楊老橋家的受災情況通過文字和圖片發送出去,幫他家籌到6000多元資金。很快,一棟80平方米的磚瓦房修建起來,楊老橋一家終於住進了新房子。

  修路讓農産品走出大山

  桐木村自然條件差,素有“四溝五嶺八坡”之稱。在陡堰組,甚至流傳著“要吃陡堰飯,要背藥罐罐”的民諺,意指去陡堰組的人家吃飯,上坡要累出病來,需要背個藥罐。

  宋亞軍説,因地理條件惡劣,修路的難度也非常大。但不修路不行啊,老百姓都盼著呢!

  村民的收入主要還是來源於傳統種植、養殖業,但沒有路,農副産品很難運出大山。曾經有村民家産了幾千斤玉米,因無法運輸出去只得拿來喂豬。

  因此,得知要修路,村民熱情很高,家家戶戶籌工籌勞。從去年6月份一直到去年年底,桐木村前後共投入700多萬元用於道路建設。大坡組至中間屯組、大坡組至桐木坪組等19公里公路先後得到整治及硬化,6.5公里入戶便道修到了村民家門口。人畜飲水工程、便民中心建設等基礎設施也逐漸完善,桐木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對這一變化感受最深的則是外出務工返鄉的村民,看到家鄉大變樣,他們無不感慨。而隨著道路的建設,村民的農副産品終於可以走出大山,變成現金,增加了收入。

  向落後觀念宣戰

  長期行走在村裏,宋亞軍發現了一個“怪象”:經常有人在院壩中辦酒席。

  經過多方了解他得知,村裏近年來盛行“吃酒”風,結婚酒、滿月酒、升學酒、搬家酒……多的時候,一戶人家一天要送出去四五個禮。而辦一場酒席,一般要花費1萬元左右。很多村民為了辦席,甚至到處賒賬。今天你請明天我請,一來二去形成惡性循環,風氣十分不好。

  為遏制住村裏的這股不正之風,宋亞軍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創作了《狠剎吃酒風》等一些小品,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讓群眾認識到“吃酒”的危害。並在村裏發通告,嚴禁隨意濫辦酒席,村裏的“吃酒”風得到明顯改善。

  除此之外,針對農村長期以來受傳統習慣和落後觀念的影響,以及缺乏宣傳教育,村民公共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普遍比較差的現狀,宋亞軍還編寫了《桐木村村規民約三字經》,狠抓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村民衛生意識得到明顯提升,村容也變得更加乾淨整潔。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