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帶笑顏 綠色發展謀新篇

2016-09-29 16:43:25|來源:人民網|編輯:鄧晨曦

  綠水青山帶笑顏 綠色發展謀新篇

  余輝掩映下的安徽滁州市來安縣屯倉水庫一角(王家國攝/人民圖片)

  原標題:

  “山上林草多,山下水唱歌。旱地變水田,老表樂呵呵。”

  在贛南大地,這樣歌唱山鄉環保的歌謠又流傳開來,不僅在江西,生態保護工作已經在全國各地多點開花。

  習總書記有一句話,老百姓記得清——“環保不能只靠借東風,事在人為。”

  1000天來,中央深改組共召開了27次會議,審議了162份重要文件,其中有12個文件涉及環境治理,每一項舉措都著眼于守護“青山綠水”。出臺史上最嚴格的環保制度、推出生態補償機制、設立生態文明試驗區……一系列生態保護方案、指導意見陸續發佈實施,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天藍了、水清了、地綠了,心也跟著亮了。

  群眾的意見就是生態工作的鏡子,百姓的期待就是生態改善的方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令旗”所指之處,美麗中國正在舒展一個一個願景,綠色發展開始譜寫新的篇章。 

  設“指明燈” 強“加速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粗放式的發展方式也讓我們在資源方面付出慘痛的代價,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況嚴重;一些地區由於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呈高發態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就把這項工作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面對嚴峻的環境保護形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組長的中央深改組順應人民期待,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視為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中央深改組多次會議涉及到生態文明,出臺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和《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等多項方案、意見。這些文件改革措施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明燈”、“加速器”。

  ——環境保護督察。中央環保督查組通過查事、察人、罰款、問責等方式,不斷傳導環保壓力,讓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社會所期望的“有牙執法”成為現實。

  ——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讓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再是政策的呼籲,明確了相關責任主體、目標任務以及補償辦法。

  ——生態文明試驗區。以點帶面,是生態文明建設落地的“試水區”,有助於將新政策推向全國。

  時針撥回到21世紀初,剛剛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陣痛之後的福建省,有著迎接新一輪經濟快速發展的願景。但當時的福建面臨的是更嚴峻的考驗,傳統工業發展之下帶來的污染、酸雨等問題頻發,人均耕地全國最少,自然災害不斷,這些問題都考驗著省內的環境承載能力。當地百姓也從過去的“盼溫飽”到“盼環保”;過去的“求生存”到“求生態”。

  痛定思痛,福建省提出,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

  福建率先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率先推行海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成立全國首個省級生態環境審判庭;掛牌督辦300余家環境“問題企業”……

  經濟要發展,環保要守緊。數據顯示,2015年,福建省GDP總量實現2.59萬億元,同比增長9%。全省減排目標全面完成,其中:COD減排3.2%(目標0.5%),氨氮減排4.7%(目標0.5%),氮氧化物減排7.9%(目標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實現美麗中國。

  鞭打慢牛 厘清責權

  讓制度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綠水青山帶笑顏 綠色發展謀新篇

  “霾愁”深深仍有企業昧心超排 督查曝光形成威懾力(尹志燁/人民圖片)

  今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當庭裁定駁回泰州錦匯公司的再審申請,被告企業被要求賠償環境修復費用的審判結果維持不變。

  錦匯公司曾用改裝的船舶,將2萬多噸廢酸倒入河中,造成嚴重污染。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公開審理,一審判決6家企業支付1.6億多元的索賠金。隨著最高人民法院的當庭裁定,這個天價環保公益訴訟案終於塵埃落定。

  近年來,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案例層出不窮,天價環保公益訴訟案“觸目驚心”。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2015年7月1日,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聚焦環保督察工作機制;《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緊盯領導幹部,只要破壞環境,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鞭打慢牛,厘清責權。今年7月,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別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8省區,在地方掀起環保督察風暴。據統計,已有超100人因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被刑事拘留;黨政部門2000多人被問責,多數被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多位專家表示,中央環保督察“重拳出擊”,是向全社會傳遞信號,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從“督企業”到“督政府”,綜合督查及環保約談推動各地加強環境治理,領導幹部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文件確立領導責任制,嚴格環境執法,加大監管力度,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得到解決,一些地區的環境品質得以改善。治污攻堅初見成效。

  青山清目 流水凈耳

  直面生態矛盾的魄力實現綠色共享

  綠水青山帶笑顏 綠色發展謀新篇

  江西率先實施覆蓋全境的流域生態補償(傅建斌攝/人民圖片)

  陜西商洛江山村,森林面積多達1.7萬畝。“把森林保護好了,沒有水土流失,水源自然就好了。”江山村支書介紹,為此,江山村統一將村民手裏的林地流轉到林場,並且給村民一定補償。砍樹賣錢的現象沒了,森林得到了集中管護。

  浙江紹興,率先構建河流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曹娥江水環境治理制度化體系架構,全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不少於2000萬元曹娥江生態保護專項考核獎勵資金。紹興對於考核指標有明確規定:上虞區等區域水質指標達到Ⅲ類,當地出境斷面水質必須好于入境斷面水質。

  商洛和紹興,看似毫無交集,卻因為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緊密聯繫在一起。今年3月22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二次會議時指出:“要直面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面臨的矛盾和挑戰,努力在改善生態環境取得新突破。”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會議指出,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目的是保護好綠水青山,逐步實現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

  生態保護補償的核心是讓生態受益者付費、讓生態保護者獲償。綜合考慮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和生態服務價值的基礎上,由中央政府運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平衡生態保護者和生態受益者之間以及地方之間的利益關係。

  通過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和生態保護補償體制機制的創新,才能讓全社會樹立生態産品有價、保護生態人人有責的意識,讓所有人能夠合理共享生態保護補償的産品和利益。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讓所有人共建共享綠色福利,讓“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可期。

  不行不至 不為不成

  走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綠色路

  綠水青山帶笑顏 綠色發展謀新篇

  贛州市上猶縣園村小流域治理生態觀光農業保水又富民(人民網記者蔣琪攝)

  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此次會議確定了福建省、江西省和貴州省作為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

  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重在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對於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綠色發展動能、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家鼓勵發揮地方首創精神,就一些難度較大、確需先行探索的生態文明重大制度開展先行先試。福建、江西和貴州三省均生態環境基礎較好,同時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不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於探索不同發展階段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模式。

  龍岩革命老區是福建煤礦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當地大力支持鼓勵除污從行動變行業——龍津環保公司由此生逢其時。專業致力於大氣污染治理領域,憑著一張“科技胃”,專吃“污染飯”,也帶來了龍岩環保産業快速發展。龍岩全市環保裝備産業集群産值達到百億元規模,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環保産業基地之一。正如福建省委書記所説:“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福建;殷實小康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福建。美麗福建,應當是‘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結合。”

  綠色是江西的主色,從南至北,“千山競綠”;從贛江到鄱陽湖,“萬水皆清”。贛州市上猶縣梅水鄉園村四週群山簇擁,茶園風光秀麗,是遠近聞名的茶葉專業村,當地水保局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幫助農民建設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坡面水系工程。實現了水土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成為了集生態景觀欣賞、現代農業觀光、農活體驗于一體的生態旅遊基地。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江西時強調,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準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需要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