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網媒記者走進革命聖地延安 尋黃土地上的紅色記憶(高清組圖)

2016-09-30 09:40:2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黃蓉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延安寶塔山上一景。攝影:聶崢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聶崢):9月28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活動採訪團走進革命聖地延安,先後參訪了延安寶塔山、延安新聞紀念館和延安革命紀念館,並通過觀看紅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等形式,追憶往昔崢嶸歲月,切實感受中國革命紅色精神。

  “只有登上寶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寶塔山位於延安市區中心,是延安的標誌和象徵,也是延安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寶塔山海拔1135.3米,登上44米高的寶塔塔頂,延安的景色盡收眼底。

  在延水河畔的清涼山南麓,有一座濃淡相間的土黃色窯洞式建築,它就是延安新聞紀念館。延安新聞紀念館是新中國新聞事業的搖籃,也是全國唯一的新聞事業專題紀念館。這裡曾先後是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新華通訊社、解放日報社、延安新華廣播電臺、中央印刷廠等眾多新聞出版單位的所在地。革命時期,廣大新聞工作者在潮濕的洞穴裏創辦通訊社,建立廣播,發行報紙刊物,傳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

  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立於1950年7月1日,是全國解放後建立最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延安革命紀念館現有館藏文物3.5萬多件、歷史照片1萬餘張、圖書1.3萬餘冊、調查訪問資料百餘卷,成為融收藏、研究、宣傳于一體的革命紀念館。毛主席曾經創作《沁園春·雪》的小炕桌等革命文物均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陳列。

  網媒記者們還觀看了大型紅色歷史歌舞劇《延安保育院》。這部歌舞劇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而成,在民族存亡之際,中國共産黨高舉抗日大旗,與日寇浴血奮戰。無數抗日誌士奔赴前線,英勇捐軀;大量黨的領導和骨幹因為要領導邊區建設、指揮軍隊作戰而無暇顧及子女的撫養與教育。為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1938年7月,進步人士、社會團體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發起成立了陜甘寧邊區兒童保育院(延安保育院),負責接收培養邊區幹部、軍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遺孤。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