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重訪革命聖地延安:十三載定鼎社稷 不忘初心繼開來

2016-10-02 15:07:18|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張斯路

  原標題:重訪革命聖地延安:十三載定鼎社稷 不忘初心繼開來

  編者按:丙申金秋,共和國迎來67歲華誕,又逢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新中國,一路篳路藍縷,歷經艱難困苦,鑄就盛世輝煌。我們從哪來,到哪去?歷史見證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奮鬥的目標和方向,不忘初心,四個全面開啟築夢新征程。昂揚的青春行進在路上,感受江山之錦繡,家國之和美,生活之斑斕,我愛你,中國!激情滿懷,揮斥方遒……在國慶之際,中國青年網特別推出“絢美國慶節·幸福闔家親”系列報道,敬請青年網友分饗。

  重訪革命聖地延安:十三載定鼎社稷 不忘初心繼開來

  巍峨寶塔矗立山巔。中國青年網記者張思怡 攝 

  中國青年網延安10月2日電(記者張思怡)“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一曲高亢的信天遊,在《回延安》的歌聲裏,我們重訪革命聖地。

  從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1945年4月,毛澤東在《“七大”工作方針》中指出:“陜北是兩點:一個是落腳點,一個是出發點”。延安,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點。

  十三載,見證了中國革命從艱難困苦逐步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十三載,開啟了造福子孫後代的韆鞦偉業。

  重訪革命聖地延安:十三載定鼎社稷 不忘初心繼開來

  直羅鎮戰役烈士紀念碑。中國青年網張思怡 攝 

  在這裡革命先輩曾揮灑熱血造福後代

  在延安市南部有這樣一個地方,富縣(舊稱鄜縣)。1935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這裡對國民黨軍發起進攻,打響了紅一方面軍長征的最後一戰,這是一場被毛澤東稱為“奠基禮”的戰役。

  直羅鎮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加速了國民黨營壘的分化,對以後的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産生了重要影響,併為黨中央奠基西北打開了新局面。

  在直羅鎮戰役期間,富縣地區的人民為中央紅軍籌集糧食、運輸糧食600多擔,負責加工糧食的群眾300多人,建立張村驛、上柳池、照八寺、槐樹垣4個俘虜轉運接待站,工作人員180多人,組織了1500多人的擔架隊,擔架500多副,富縣遊擊大隊、富縣遊擊隊、中宜獨立營分別擔任配合主力紅軍誘敵和阻擊任務。“沒有群眾和我們一致,隱蔽主力,搬運傷兵,供給糧食,都不能做得這樣好。”毛澤東事後總結説。

  1954年為緬懷和紀念在直羅鎮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富縣人民政府將犧牲的先烈遺骨集中安葬在直羅鎮北山寺山下,修建了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

  重訪革命聖地延安:十三載定鼎社稷 不忘初心繼開來

  直羅鎮戰役無名烈士墓。中國青年網記者張思怡 攝 

  重訪革命聖地延安:十三載定鼎社稷 不忘初心繼開來

  直羅鎮戰役十二小烈士紀念碑。中國青年網記者張思怡攝 

  烈士陵園內,只有三十多塊墓碑載有先烈姓名,他們曾揮灑熱血,只為造福百姓,只為祖國光明。而更多烈士,他們未曾留下姓名,但革命精神永存,他們在柏山寺下,綠水相伴。

  你又可曾想過,十二、三歲的少年能持槍上戰場?他們留下的,只有帶血帶汗的腳印和那份曾經奮勇殺敵的英氣。直羅鎮戰役勝利後,紅軍指戰員們將他們安葬,立碑永記。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