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內>>正文

東北華北陸續開栓供暖 “冬病夏治”能否解圍霧霾

2016-10-05 09:10:00|來源:央廣網|編輯:渠鴻儒

  央廣網北京10月5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冷空氣的到來,從本月初開始籠罩在京津冀區域的重污染天氣過程已經徹底消散。長達四天的霧霾,無疑給國慶假期添上一絲“陰影”。不少人開始擔心,這輪污染有可能是今年秋冬空氣污染的“先聲”。

  今年年初,環保部啟動了重污染“冬病夏治”措施,重點解決重污染行業超標排放和散煤等面源污染問題。成效如何,有待檢驗。十天之後,氣溫轉冷,擴散轉差,東北、華北地區即將陸續開栓供暖,“冬病夏治”是否真的能“解圍”今冬霧霾?

  數據顯示,今年1到8月,京津冀區域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區域PM2.5的平均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以北京市為例,前8個月PM2.5濃度是63微克/立方米。這已十分接近《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年確定的“北京實現PM2.5平均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的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今年剩下的日子會好過。去年的例子,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還記憶猶新。2015年,北京在前十個月同樣拿出了令人矚目的治霾“成績單”——空氣品質改善率達到21.6%。但到了12月31日,全年的改善率只剩了5.8%。在他看來,秋冬季是北方地區傳統的“霧霾”時間,今年治霾在“天時”上,比去年更差,“通過幾個模型數據做了一些評判,一個是偏南風比歷年偏多的這個情況比較一致。偏南風強的時候,污染是比較重的。第二個逆溫存在的可能性比較多一些,這就意味著冬半年出現這種重度污染天氣形勢還可能會比較多的。”

  今年9、10月份,京津冀區域已經兩度遭遇重污染天氣。尤其是在本輪污染過程中,中南部地區不少區域都維持了長時間的重度污染。直到4日,冷空氣吹響了降溫“前奏”,石家莊部分監測點位空氣品質AQI指數仍然高達近400。更值得關注的是,根據環保部預報,本月11~13日,擴散條件同樣不佳,預計在京津冀中南部城市群、山西中南部和河南北部部分城市可能再次出現重度污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坦言,東北10月15號就要進入採暖期,去年的時候包括前年,一進入採暖期以後,遇到不利氣象條件就會産生一些比較嚴重的污染。華北地區11月後也有類似的現象。

  實話説,這種情況,環保部門並非“沒有一點點防備”。為了有效防控秋冬季節重污染天氣,早在年初,環保部就啟動了霧霾“冬病夏治”措施,其中的重點之一,是解決冬季城市郊區、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部的散燒煤問題。數據顯示,此前京津冀三省每年散煤消耗近4000萬噸。這些低空排放的污染,足以讓整個京津冀都籠在黃白的煙氣中。環保部推進近8個月“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目前已讓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四地主城區實現無散煤化。但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仍有一些地方散煤治理需要“提速”。趙英民指出,散煤替代這件事是我們大氣污染防治幾個最硬的骨頭,要加快進度、加快制定散煤替代的方案。目前個別城市、個別部門還有沒有制定,工作進度還偏後,個別環節甚至還影響了我們的治理任務的落實,希望各地要儘快的摸清散煤清潔能源替代的底數,明確任務計劃,抓住最後的黃金施工期,在保障施工品質的情況下,在供暖季前完成今年的電代煤,氣代煤的任務。

  重污染預報預警,同樣也是防控霧霾最為關鍵的手段。尤其是各城市如何聯動,此前一直是區域重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短板。柴發合坦言,這項工作,不少人從2013年就開始呼籲,但始終停留在紙面上,未見實際成效。今年應急標準統一了,一個是應急預案的內容配合統一,現在這個工作推進很快、認真做好重污染天氣的應對,對確保今年空氣品質的總體改善,非常關鍵。

  環保部要求,今年十月底前,京津冀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和河南、山東等傳輸通道城市,都要實現區域內重污染天氣應對行動統一。柴發合建議,更為關鍵的是,各地是否確實把減排、控污措施落實到位。要按照當前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和未來氣象變化的情況,制定和落實各自採暖季節的大氣污染防控的方案,特別是對於季節性停産的項目,非採暖季加緊生産,在採暖季停産的一些項目,要嚴格落實停産,嚴加監管。採取各項措施,減少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次,降低重污染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

  “冬病夏治”是否見成效,今冬只是第一次大考。環保部表示,從今年11月至明年2月,環保部每月將組織開展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對於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要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對於污染嚴重、空氣品質不降反升的城市,也將進行常態化暗訪,採取約談等方式,督促地方政府部門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