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紀委公佈中秋國慶違紀案例大數據:正職超大半

2016-10-08 10:35: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谷士欣

  國際在線報道: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2013年9月3日,中央紀委等發出通知,要求堅決剎住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2014年4月起,中央紀委開始在重要時間節點,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

  梳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監督曝光”等欄目信息,截至2016年9月30日,約有155起發生在中秋、國慶兩節期間的典型問題被曝光。讓我們透過中秋國慶通報大數據,看狠抓節點、糾正“四風”的進展和成效。

  

  被通報幹部中“一把手”超2/3

  梳理被紀委查處並通報曝光的155起案例,其中主要違紀者擔任正職“一把手”的至少有105人,超過總數2/3。其中有102人因直接違紀被通報,有3人因下屬單位違紀被問責。

  在一個班子中,一把手尤為重要,決定著一個地方或部門的政治生態,必須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只有把一把手看住了,把領導班子建設好了,才能以上率下,一個地方和部門的風氣才能正起來。

  被通報幹部大多來自黨政機關,“局長”“書記”“主任”出現頻率最高

  

  從分佈領域看,155位被通報者,以黨政機關幹部最多,佔六成以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位居其次;村委會、居委會幹部相對較少。

  

  從部門和行業看,被通報的155位領導幹部,房管、城管、交通運輸、衛生、水務、民政等部門佔較大比例,局長、副局長、書記、主任、校長、所長等出現頻率較高。

  習近平總書記説:“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 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如果領導幹部走向反面,變成了以權謀私、吃喝玩樂,就要讓其為自己的享樂奢靡付出應付的代價。

  兩節期間,違規發放津補貼、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使用公車問題最突出

  

  從違紀類型看,兩節期間以違規發放津補貼、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使用公車問題最為突出,三項加起來超過90%。

  涉事者手段多種多樣,伎倆層出不窮,較突出的是以下幾種類型:

  權力尋租,坐地生財——利用職務影響,收受他人好處。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房産管理處盛澤房屋産權登記分中心主任潘火根,多次接受某房産公司、某房産技術諮詢公司在春節和中秋節期間贈送的現金、購物卡等合計74.3萬元。

  虛報套取,挪作他用——通過虛列項目、虛開發票等方式套取公款。如,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東村村委會委員劉彥香編造工資表,套取專項資金及村集體自有資金共計人民幣7萬餘元,用於村裏中秋、國慶“兩節”和春節期間送禮支出。

  巧立名目,偷梁換柱——變著法地套取資金,違規使用。如,2013年9月,吉林省吉視傳媒公司和龍分公司經理崔昌善要求單位財務人員虛開7.3萬元大米、豆油發票,實際為購買73張購物卡,作為中秋節福利違規發放。

  明目張膽,公開索要——向下轄單位或管理服務對象索要好處。如,2015年中秋節前夕,青島市城陽區市場監管局棘洪灘市場監管所所長張暉向下轄社區索要大米、麵粉、花生油,當作節日福利發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