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金磚國家均是新興市場國家,是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對許多國際問題都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看法,都有開展合作交流、對話的政治意願。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金磚國家間接觸頻繁。為應對金融危機,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領導人于2009年6月16日在俄羅斯舉行首次正式會晤。金磚國家間的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的建立,為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與發展提供了政治指引和強大動力。2010年12月,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後,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由最初的“金磚四國”變為“金磚五國”。
近年來,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形成以領導人會晤為引領,以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長會晤等部長級會議為支撐,在廣泛領域開展務實合作的多層次架構,已發展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金融和發展領域交流與對話的重要平臺。
迄今,金磚國家領導人已先後在俄羅斯、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舉行了七次會晤。
首次會晤于2009年6月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發表了《金磚國家領導人葉卡捷琳堡會晤聯合聲明》。
第二次會晤于2010年4月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
第三次會晤于2011年4月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新成員南非首次參加會晤,通過了《三亞宣言》。
第四次會晤于2012年3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發表了《德里宣言》和行動計劃。
第五次會晤于2013年3月在南非德班舉行。會晤取得實質性成果,發表了《德班宣言》和行動計劃。
第六次會晤于2014年7月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發表了《福塔萊薩宣言》及行動計劃。
第七次會晤于2015年7月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發表了《烏法宣言》及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