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國一年約50萬老人走失 失智成主因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喬全興):10月9日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敬老愛老的同時,老人走失問題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重陽節當天,中國民政部下屬的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發佈了《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調查報告》。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每年中國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而平均每天約有1370名老人走失;迷路、精神疾病和老年癡呆是老人走失的重要原因。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國進入21世紀以來,人口老齡化呈現加速態勢。而隨著中國老齡化加劇,老年人走失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當天發佈的《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每年中國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而平均每天約有1370名老人走失。
在發達國家,老人走失主要是由於失智而造成。在中國,失智也是一個主因,但是人口流動帶來的疏于照顧和老人貧困,同樣加劇了走失風險。調查認為,中小城市與西部農村是老人走失的重災區。調查報告執筆人熊貴彬副教授説:“全國走失老人的重災區並不是東部一線城市,也不是省會城市,而是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區,這是同我國的留守老人問題相伴相生的。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使得我們走失老人的問題顯得更加複雜,人口流動帶來的疏于照顧和老人貧困,加劇了老人面臨的風險。按照西方的研究,在僻靜、偏僻地方的走失,死亡率會更高。我們再看走失老人與家庭的關係,百分之二十多與家庭的關係較差,因為癡呆症老人可能性格比較孤僻。”
中國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巡視員、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院長王治坤表示,中國養老體系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解決老年人走失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老年人走失問題日益成為顯性問題與我國養老事業面臨的不協調問題息息相關,其解決之道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特別是在強調政府發揮好主導作用的同時,更要注意發揮好社會和家庭在老年人照料服務中的監護銜接、延伸服務作用,唯有如此老年人走失問題才能減少到最低限度。”
這份調查報告也建議,為了防止老人走失,不同的地域可以採取不同的措施,人口流出地重在解決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以及對重點戶進行照料。流入地的老人可以採取佩戴聯繫手環、縫製聯繫布條、卡片,以便聯繫。同時,還應打造全國統一的尋人網絡,詳細公佈各個救助站的具體位置,從而使走失老人能夠及時獲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