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南京大屠殺倖存在世者111人 口述史調查接軌國際

2016-10-09 16:53:09|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鄧晨曦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史調查行動啟動。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倖存在世者111人 口述史調查接軌國際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口述史歷史協會指導教師武黎嵩9日在南京大學受訪時透露,截至9月末,仍健在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有111位。他們對倖存者老人展開的口述史調查時間緊迫,勢在必行。這次口述史調查採用國際標準,檔案將與國際接軌。

  今年9月3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學共同發起口述史調查行動。團隊將對記憶清晰、身體尚好的50位倖存者進行口述史調查,強化那段歷史的記憶與烙印。

  目前準備工作已就緒,下周團隊將走訪第一批倖存者。

  南京大屠殺事件距今79年,在世的“活人證”已邁入古稀行列,平均年齡超80歲。倖存者老人5年前約有200位,至今年1月為133位,數量急劇減少。

  對這些歷史見證人,南京曾在1984年、1991年和1997年進行過3次大規模倖存者普查。21世紀初,在寧高校多次組織大學生“地毯式”尋訪人證,蒐集證詞。2012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倖存者)口述史分會成立,標誌著南京啟動新一輪搶救倖存者證言的行動。

  尋找最後的記憶和證言——武黎嵩覺得刻不容緩。與上世紀的調查相比,當下,歷史學者有了更先進的硬體條件、更寬闊的國際視野。他表示,這一次,口述史調查將採用口述提綱、多次訪問等機制,形成完備的個人檔案和史料整理檔案,與口述史調查國際慣例接軌。

  歷史學者的史學觀和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從關注老人的受害史,慢慢轉向關注微觀生命歷程、大歷史事件對小人物一生的影響。

  武黎嵩説,有過世紀跨越的倖存者老人,是南京大屠殺親歷者、民國舊都市民、新中國富庶江南地區人士,他們的一生承載了近代史的滄桑巨變。他們是有血有肉的個體,有各自的小家庭,史學家更應傾注于南京大屠殺對他們的人生、人性和家族産生的巨變、打上的烙印。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生認為,他們必須堅持做下去。“南京大屠殺已被寫入‘世界記憶遺産’,卻即將失去活著的親歷者。我們要和他們一起,最後一次回到歷史現場,回到記憶深處。”

  本輪口述史調查成果,擬在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80週年祭的2017年結集出版。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